
英:/''braɪdwəl/
n. 拘留所,感化院
The citadel was later converted into a bridewell to house the city's growing criminal population.
该城堡后来被改建成一个拘留所,以安置城市不断增长的犯罪人口。
In 1954, Sondheim wrote both music and lyrics for Saturday Night, which was never produced on Broadway and was shelved until a 1997 production at London's Bridewell Theatre.
在1954年,桑德海姆为音乐剧《酸甜苦辣周末夜》[Saturday Night]谱曲作词。 但是这部作品从未在百老汇制作过,一直处于被冷落的状态,直到1997年才由伦敦的布莱德维尔剧院制作上演。
n.|prison/lockup;[法]拘留所,感化院
Bridewell是英语中具有历史背景的专有名词,原指16世纪英国设立的矫正机构,后演化为监狱或拘留所的代称。该词源于伦敦首个此类设施所在地——圣布莱德井教堂(St. Bride's Well)的简称。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记载,Bridewell最初建立于1553年,旨在收容流浪者和轻微罪犯,通过强制劳动进行“道德改造”。这类机构后来成为英国济贫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被复制到曼彻斯特、都柏林等地的类似设施中。英国国家档案馆保存的1555年记录显示,伦敦Bridewell曾要求囚犯每日完成14小时制绳劳动。
在文学领域,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1604年)中曾出现"Bridewell"的隐喻,暗指角色将被送入矫正机构。现代历史学家John Strype在1720年的《伦敦志》中详细描述了该建筑的布局和运作方式。当前该词仍用于某些英美法系文献,特指短期拘留所。伦敦原址现为酒店建筑,仅存部分16世纪地窖供参观。
注:引用来源包括《牛津英语词典》(www.oed.com)、英国国家档案馆(www.nationalarchives.gov.uk)、大英图书馆特藏部、莎士比亚戏剧考订本及伦敦城市历史数据库(需订阅访问)。
“Bridewell”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英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具体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可参考权威词典(如、4)或历史档案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