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双三进制
biternary(双三进制)是一种用于数字通信的线路编码技术,其核心特征是将二进制数据转换为两种独立的三电平(ternary)信号序列进行传输。以下从原理与应用两方面详细解释:
编码机制
biternary 编码将输入的二进制比特流分为两组独立序列(如奇偶位分离),每组分别通过三进制编码器处理。三进制编码将二进制数据映射为三种电平状态(如 +V、0、-V),例如:
最终输出由两组三进制信号叠加构成,形成包含正、负、零电平的多状态波形。
频谱特性
通过交替使用两组编码序列,biternary 显著抑制了信号的低频分量(接近直流成分),使其更适合变压器耦合信道或频带受限介质(如电话线)。其功率谱密度在零频率处趋近于零,降低了基线漂移风险。
ISDN 网络接口
在早期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U接口中,biternary 编码(如 2B1Q 变体)被用于在双绞线上实现 160 kbps 数据传输,通过四电平脉冲(+3、+1、-1、-3)表示两比特信息,提升带宽利用率。
高速调制解调器
部分 V.32 标准调制解调器采用类 biternary 的网格编码调制(TCM),结合三电平信号与纠错编码,在模拟电话线上达成 9.6 kbps 以上速率传输。
根据 IEEE 通信术语标准,biternary 被归类为多电平部分响应编码(Multilevel Partial Response Coding),其数学表达可描述为:
$$ s(t) = sum_{k} a_k cdot h(t - kT) $$
其中 (a_k) 取值来自三进制符号集 ({ -1, 0, +1 }),(h(t)) 为满足奈奎斯特准则的脉冲波形。
权威来源:
- 《数字通信基础》(Proakis & Salehi):第 4 章详解 biternary 编码的噪声容限与检测方法。
-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Vol. 28, No. 8 (1980) 分析 biternary 在带限信道的性能边界。
- ITU-T G.703 标准:规范 ISDN U 接口的物理层编码实现。
“biternary”可能是一个拼写错误或非常罕见的术语。根据现有权威资料,该词在标准词典及学术领域中未被收录。以下是两个可能相关的分析方向:
构词法推测
常见混淆词解析
▪Binary(二进制):计算机基础数制,仅用0和1表示
▪Ternary(三进制):使用0、1、2三个数字的数制系统
▪Binit(比特):二进制信息单位(如8 bits=1 byte)
建议您确认单词拼写或补充上下文。若需了解计算机数制系统,可参考上述相关术语的详细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