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双白蛋白血症
双白蛋白血症(Bisalbuminemia)是一种罕见的血清蛋白异常现象,指个体血清中同时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白蛋白(Albumin)。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清中仅含有单一类型的白蛋白,而双白蛋白血症患者则因遗传或获得性因素导致血液中出现两种电泳迁移率不同的白蛋白成分,在蛋白电泳图谱上呈现双峰特征。
遗传性双白蛋白血症
由位于人类染色体4q13.3的ALB基因突变引起,属于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突变导致白蛋白分子结构改变(如氨基酸替换),形成电泳迁移率差异的变异体(如“慢迁移型”或“快迁移型”)。患者终身携带该变异,但通常无临床症状。
获得性(暂时性)双白蛋白血症
与某些疾病或药物相关:
Peters T. All About Albumin: Biochemistry, Genetics,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Academic Press, 1996. (经典专著详述白蛋白变异)
Arturo R. et al. Transient Bisalbuminemia in Acute Pancreatitis. Annals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2018;55(1):170-173. DOI:10.1177/0004563217712291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IFCC). Recommendations for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Clinical Chemistry Lab Med, 2020;58(6):797-812.
注:本文内容整合自生物化学、临床病理学权威文献,符合原则(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由于双白蛋白血症属罕见现象,临床遇到疑似病例建议转诊至遗传代谢或蛋白质疾病专科进一步评估。
bisalbuminemia(双白蛋白血症)是一个医学术语,由词根组合构成:
定义
该病症指在血液中同时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白蛋白,通常通过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发现异常的双白蛋白条带。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仅有一种白蛋白。
原因
临床意义
通常无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在常规血液检查中偶然发现,需结合其他指标排除病理性问题。
如果需要更专业的医学解读,建议咨询临床医生或查阅权威医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