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生物地理群落学
biogeocoenology(生物地理群落学)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由苏联生态学家弗拉基米尔·苏卡乔夫(Vladimir Sukachev)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该术语源于希腊语词根:
其核心定义为:研究生物地理群落(biogeocoenosis)的结构、功能、动态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生物地理群落指特定地理区域内,由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微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土壤、气候、水文等)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形成的功能统一体 。
系统性
生物地理群落被视为一个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开放系统,强调生物与非生物组分的整体性关联。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乔木、土壤微生物、气候条件共同构成一个生物地理群落单元 。
能量与物质循环
研究焦点包括碳、氮、水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太阳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效率。例如,西伯利亚泰加林研究中量化了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碳库的贡献 。
时空动态
分析群落演替(如从裸地到顶极群落)、季节性物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如砍伐、污染)导致的长期演替方向改变 。
: Sukachev V. N. Fundamentals of Forest Biogeocoenology. Moscow: Nauka, 1964.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cology. Concepts in Ecosystem Science. 官方立场文件, 2019.
: Shugart H. H. "Biogeocoenotic Models in Forest Ecology". Ecological Monographs, 2020, 90(3): e01410.
以下是关于“biogeocoenology”的详细解释:
定义与学科背景
Biogeocoenology(生物地理群落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生物群落与其所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综合关系。该术语可拆解为“bio-”(生物)、“geo-”(地理)和“coenology”(群落学),强调生物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联。
发音与拼写
与相关术语的区分
应用与意义
该学科常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对生态保护与资源管理有指导价值。
注意:由于的权威性较低,建议通过权威生态学词典或学术文献进一步验证术语的详细定义及用法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