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etallist是什么意思,bimetallist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复本位制论者
专业解析
Bimetallist 指支持或倡导复本位制(Bimetallism)的人士或理论家。复本位制是一种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同时以两种金属(通常是黄金和白银)为基础,两者之间按照法律规定的固定比率进行兑换和流通。
其核心含义和背景如下:
-
支持复本位货币制度:
- Bimetallist 认为,同时将黄金和白银作为法定货币的基础金属,并维持两者之间固定的官方兑换比率(例如,法律可能规定 1 单位黄金 = 16 单位白银),是可行的、有益的货币体系。
- 他们主张政府应承诺按照这个固定比率无限量地自由铸造金币和银币,并接受金银块兑换为硬币。 [来源:Investopedia - Bimetallism 词条解释]
- 目标是通过同时使用两种金属来增加货币供应总量,理论上可以比单一金本位制提供更稳定的货币基础和更灵活的货币供给。
-
历史背景与经济主张:
- 复本位制及其支持者在 19 世纪,特别是美国“自由铸币银币运动”(Free Silver Movement)期间非常活跃。当时,美国等国家正经历从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的过渡。
- Bimetallist(如当时的农民、矿主和部分政治家)认为,复本位制可以:
- 缓解通货紧缩压力:增加白银货币的流通量有助于对抗金本位制下可能出现的物价下跌(通缩),这对债务人(如农民)有利。
- 促进价格稳定:理论上,当一种金属相对价值变化时,市场会通过套利(格雷欣法则的反向作用,即“良币驱逐劣币”在理想状态下不会发生)自动调整供应,维持整体价格水平稳定。
- 利用白银资源:对于白银生产国或拥有大量白银储备的国家,复本位制能提升白银的经济价值。
- 反对者(Monometallist,单本位主义者,尤其是金本位支持者)则认为固定比率难以维持,市场力量会导致一种金属驱逐另一种金属(格雷欣法则),最终使复本位制名存实亡,且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来源: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 Bimetallism 历史背景]
-
现代意义:
- 随着 20 世纪金本位制的普遍崩溃和现代信用货币(法定货币)体系的建立,复本位制作为一种实际施行的货币制度已成为历史。
- 因此,“bimetallist”一词主要用于描述历史上(特别是 19 世纪末)主张或支持该制度的人物、团体或理论观点。它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关于货币体系选择的重要经济思想流派之一。 [来源:The Library of Economics and Liberty - Bimetallism 词条的历史定位]
网络扩展资料
以下是关于单词bimetallist 的详细解释:
1.定义与核心含义
- bimetallist 指支持复本位制(bimetallism)的人。复本位制是一种货币制度,主张同时以黄金和白银 两种金属作为法定货币的基础,并规定两者的固定兑换比例。
2.词源与发音
- 词源:由前缀 bi-(双)和 metal(金属)构成,后缀 -ist 表示“支持者”。
- 发音:
- 英音:/baɪˈmetəlɪst/
- 美音:/baɪˈmetəlɪst/ 。
3.背景与历史
- 复本位制在19世纪 曾引发广泛讨论,尤其在美国等国家。支持者认为该制度能增加货币供应量,稳定经济;反对者则认为金银价格波动会导致实际兑换比例失衡。
4.相关词汇
- bimetallism(名词):复本位制。
- bimetallistic(形容词):与复本位制相关的。
5.使用场景
- 主要用于经济学和历史领域,例如描述19世纪末美国“自由银币运动” 中的政策辩论。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历史案例或经济学理论分析,可以参考货币史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