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etallism是什么意思,bimetallism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bimetallism英标
英:/'baɪ'metəlɪzəm/ 美:/'baɪˈmetlɪzəm/
常用词典
n. 金银二本位制
例句
Of, based on, or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bimetallism .
以复本位制为基础,或与之相关。
专业解析
双金属本位制(Bimetallism)是一种货币制度,指一个国家同时以黄金和白银两种贵金属作为法定货币的基础,并设定固定的兑换比率。在该体系下,两种金属均可自由铸造为硬币,且在法律上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例如,19世纪的美国曾长期实行双金属本位制,规定1盎司黄金兑换16盎司白银。
这一制度的支持者认为,双金属本位能增加货币供应量,缓解通货紧缩压力,并促进国际贸易平衡。然而,由于金银市场价格的波动,实际兑换比率常偏离法定比率,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即格雷欣法则),最终使其中一种金属退出流通。例如,1873年美国的《铸币法案》因白银价格下跌而废除银币自由铸造,标志着双金属本位制逐渐被金本位取代。
参考来源:
- Investopedia: Bimetallism
- Britannica: Bimetallism
- 经济学教材《货币与银行》(弗雷德里克·米什金著)
- 美国历史文献《1873年铸币法案》
- 世界银行货币体系研究报告
网络扩展资料
Bimetallism(复本位制)是一种货币制度,其核心特征是以两种金属(通常为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法定货币的基础,并按照固定比率进行兑换。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机制
- 在复本位制下,货币单位由两种金属(如金和银)共同定义,政府会规定两者的法定兑换比率(例如1:15,即1单位黄金兑换15单位白银)。
- 这一制度允许两种金属货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且均可用于支付债务或兑换纸币。
2.历史背景
- 复本位制在19世纪曾被部分国家采用,例如美国、法国等。其目的是通过双金属储备增强货币稳定性,并适应国际贸易需求。
- 但实际运行中,由于金银市场价波动,常导致套利行为,最终演变为“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即市场价低于法定比率的金属货币被囤积,另一种则被大量流通。
3.与单本位制的区别
- 复本位制与单金属本位制(如金本位或银本位)不同,后者仅以单一金属作为货币基础。复本位制的优势在于缓解单一金属供应不足的问题,但缺点在于难以维持固定比率。
4.评价与影响
- 优点:增加货币供应弹性,促进贸易便利性。
- 缺点:市场价与法定比率的偏离易引发货币体系混乱,最终多数国家转向金本位制。
总结来看,bimetallism是历史上一种过渡性货币制度,虽试图平衡金银价值,但因实际操作的复杂性逐渐被淘汰。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