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bɑːbi/ 美:/'ˈbɑːrbi/
复数 barbies
n. 户外烤肉(等于barbecue)
n. BARBIE,芭比娃娃
Barbie has outlived them all.
芭比比他们都要长命。
Can Barbie locate Ken in the game?
Barbie可以找到Ken在游戏中的位置吗?
Barbie just got plonked down in China.
芭比在中国简直是一败涂地。
Mom: Come on, Barbie.
妈妈:快过来,芭比。
May: Hurry up, Daniel, it's Barbie time.
阿美:快点,丹尼尔,现在是芭比时间。
barbie doll
芭比娃娃;没有头脑的人;徒有其表的人
Barbie(芭比)是美泰公司(Mattel)于1959年推出的时尚玩偶品牌,其名称源自创始人露丝·汉德勒(Ruth Handler)的女儿芭芭拉(Barbara)的昵称。作为全球最知名的玩具形象之一,Barbie不仅是儿童玩具,更成为流行文化符号和社会议题的讨论对象。
核心设计理念
Barbie最初被设计为成年女性体型的玩偶,突破传统婴儿娃娃的局限,旨在激发女孩对未来的想象力。其标志性金发碧眼造型由设计师Jack Ryan参与设计,首款Barbie在1959年纽约玩具展亮相。
文化象征意义
根据美泰公司官方资料,Barbie已尝试过200多种职业身份,包括宇航员、工程师、总统等,反映女性社会角色的演变。其形象演变史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收录为20世纪重要设计作品。
品牌扩展体系
除经典玩偶外,Barbie衍生出动画电影、联名时装、收藏级手办等产品线。美泰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该品牌已实现90%包装材料可回收化。
学术研究价值
剑桥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指出,Barbie的体型比例(如11英寸身高对应的人类身高)引发了持续六十余年关于身体认知的学术讨论,相关论文收录于SSCI期刊《儿童发展研究》。
“Barbie”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和地区差异来理解:
芭比娃娃(专有名词)
指美国美泰公司(Mattel)于1959年推出的经典时尚玩偶,金发碧眼的形象成为全球文化符号。其名称源自创始人露丝·汉德勒女儿的名字“Barbara”。随着社会发展,芭比形象逐渐多元化,并衍生出电影、周边商品等,形成文化现象。
澳大利亚俚语:烤肉架/烧烤
在澳大利亚非正式口语中,Barbie是“barbecue”的缩写,指户外烤肉架或烧烤活动。例如:“Let's have a barbie this weekend.”(周末来场烧烤吧。)
引申含义
在口语中,Barbie有时被用来形容“外表精致但缺乏内涵的女性”,含轻微贬义。例如:“She’s such a Barbie doll.”(她像个花瓶。)
发音与词源
使用注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