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ˌbæŋɡləˈdeʃ/
n. 孟加拉国(亚洲国家)
Most of Bangladesh has a 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Jute is one of the main export crops of Bangladesh.
黄麻是孟加拉国最主要的出口作物之一。
United News of Bangladesh is the largest private news agency in Bangladesh, established in 1988.
孟加拉国联合通讯社是孟加拉国最大的一家私人通讯社,成立于1988年。
In Bangladesh, the monsoons have started.
在孟加拉国,雨季已经开始。
Floods have become more damaging in Bangladesh in recent decades.
近几十年来,洪水对孟加拉国的带来的破坏越来越大。
If you are a company with ambition, you have to be in Bangladesh.
如果你们是一家有着抱负的公司,你们就必须在孟加拉国。
Bangladesh now has a population of about 110 million.
孟加拉国现有约一亿一千万人口。
The Bangladesh Parliament today approved the policy, but it has not yet become law.
孟加拉*********议会今天批准了这项政策,但它还没有成为法律。
孟加拉国(Bangladesh)是南亚的一个主权国家,其名称源自梵语和孟加拉语。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释及相关背景:
"Bangladesh" 由两部分组成:
因此,Bangladesh 直译为"孟加拉人的土地"。
地理位置:
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接壤,东南与缅甸相邻,南濒孟加拉湾。国土大部分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历史沿革:
人口约1.7亿(世界银行2023年数据),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官方语言为孟加拉语(Bengali),穆斯林占总人口90%以上,文化融合印度、波斯及伊斯兰传统。
以农业(黄麻、稻米)和纺织业(全球第二大服装出口国)为支柱,近年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受气候变化严重影响,频繁遭遇洪涝、飓风及海平面上升威胁。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OED),"Bangladesh"首次于1947年作为地理名词使用,1971年后确立为国名(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Bangladesh")。
世界银行发布的孟加拉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World Bank: Bangladesh Overview)。
大英百科全书对孟加拉国独立战争的记载(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Bangladesh)。
"Bangladesh"一词承载了地域、民族与独立主权的多重意义,既是地理名称,也是现代国家身份的象征。其历史演变与当代发展体现了南亚文化的韧性与适应性。
(注:因平台限制无法实时验证链接可用性,建议通过权威机构官网或学术数据库查阅上述来源。)
Bangladesh(孟加拉国)的详细解释如下:
国家全称与政治体制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是南亚的一个穆斯林共和国。该国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1971年脱离巴基斯坦独立。
地理位置与邻国
位于孟加拉湾北岸,三面与印度接壤(东、西、北),东南部与缅甸相邻,南部濒临孟加拉湾。北方边境存在多处飞地。
领土面积
全国总面积约147,570平方公里。
语言与发音
其他关键信息
首都为达卡(Dhaka),主要邻国包括印度、缅甸等。该国经济以农业和纺织业为主,官方语言为孟加拉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化或历史背景,可参考相关权威词典或地理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