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细菌溶血素;细菌溶凝血素
Bacteriohemolysin(细菌溶血素)是细菌分泌的一类蛋白质毒素,能够特异性破坏宿主的红细胞或其他类型的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溶解并释放血红蛋白。该物质是细菌致病机制中的重要毒力因子,通过破坏宿主细胞为细菌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帮助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从功能上看,细菌溶血素的作用机制主要包含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形成跨膜孔道使细胞内外渗透压失衡(如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二是通过磷脂酶活性直接降解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如产气荚膜梭菌θ-毒素)。这些作用可导致溶血现象、组织损伤和系统性炎症反应。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菌属产生的溶血素具有特异性。例如肺炎链球菌分泌的肺炎球菌溶血素(pneumolysin)不仅能溶解红细胞,还会损伤肺泡上皮细胞;而大肠杆菌α-溶血素则与尿路感染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现代研究正在探索利用细菌溶血素的膜穿孔特性开发新型药物递送系统。
在临床检测中,细菌溶血素的溶血活性常被用作微生物鉴定的生物标志物。例如在血琼脂培养基中,β-溶血性链球菌会产生完全溶血环,而α-溶血性链球菌则形成绿色部分溶血环。这种表型差异为细菌分类和感染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单词"bacteriohemolysin" 的含义和用法可总结如下:
若需进一步验证拼写或扩展相关术语(如 hemolysin、bacteriocin),建议参考权威医学词典或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