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向自性;自趋性
Autotropism(自向性)是生物学中描述生物体通过内在生理机制自主调整生长方向的现象。这一术语由希腊词"auto-"(自我)和"tropism"(向性)组成,特指不依赖外界刺激定向作用,而是通过生物体内部调控系统实现的定向生长行为。
根据《植物生理学》权威教材,autotropism常见于高等植物的器官发育过程。例如向日葵茎秆在无持续单侧光照时,仍能通过赤霉素等植物激素的极性分布,维持直立生长轨迹。这种内源性调节机制帮助植物在复杂环境中优化能量分配,其分子机制涉及细胞膜质子泵活性变化与微管蛋白重排的协同作用。
剑桥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的研究表明,真菌菌丝体的分支延伸也表现出autotropism特征。通过钙离子浓度梯度的自我维持,菌丝网络能在缺乏化学梯度指引的情况下,自主形成高效的养分运输路径。这种生物学特性为仿生材料科学提供了重要启示,目前已被应用于自修复材料的设计研发。
"autotropism" 是一个生物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其核心含义为:
向自性():指生物体(尤其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依赖外界刺激,完全由自身生理机制控制的定向生长现象。这种自主调节能力使生物体能够维持固有形态或生长轨迹,与需要外部刺激(如光照、重力)引发的向性运动(如向光性、向地性)形成对比。
该术语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常用于描述某些特定组织或器官的自主调节能力,例如:
其反义词为"heterotropism"(异向性),指依赖外界刺激的定向生长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该术语使用频率较低,在具体语境中建议结合上下文确认其精确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