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ɔːtəʊ'reɪdɪəɡrɑːf/ 美:/',ɔto'redɪə,ɡræf/
n. 放射能照像
The particulate-tracking autoradiograph(PTA) technique is a powerful tool for studying the behaviors of boron in materials.
径迹显微技术(PTA)是研究硼的晶界偏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autoradiograph(放射性自显影)是一种通过感光材料记录放射性物质分布的成像技术。该技术基于放射性同位素(如³²P或¹⁴C)衰变时释放的粒子与感光乳胶层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在胶片或感光板上形成可见图像,用于精确定位样本中的放射性标记物质。
其原理为: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样本(如DNA片段、蛋白质或细胞组织)与感光材料紧密接触,放射性粒子穿透感光层时会引发银盐晶体的电离,经显影处理后形成黑色颗粒组成的图像。这种高灵敏度方法可检测到皮摩尔(10⁻¹² mol)级别的放射性物质。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放射性自显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Southern blot(DNA分析)、Northern blot(RNA分析)和Western blot(蛋白质分析)。例如在DNA测序中,³⁵S标记的核苷酸可通过该技术显示DNA条带的位置和强度。医学研究则用于药物代谢追踪,通过¹⁴C标记化合物观察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情况。
该技术由俄罗斯科学家Grigoriy Potemkin于1896年首次发现放射性现象后逐步发展,现代版本由英国分子生物学家Mary F. Lyon在1970年代完善,成为基因定位研究的关键工具。
根据权威来源的综合信息,"autoradiograph"(或写作auto radiograph)是一个专业术语,主要用于生物学、医学和化学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核心概念
该词指通过放射性物质在感光材料(如X光片)上形成图像的技术或结果。具体来说,当样本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时,其释放的辐射会使感光材料曝光,从而生成可视化的图像。
主要应用领域
发音与词源
相关术语拓展
注意事项
在法语和德语中,该词拼写为“autoradiographie”,但中文翻译仍统一为“放射自显影”或“自动射线照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实验步骤或案例,建议查阅专业文献或实验手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