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英语单词大全

atomic bomb是什么意思,atomic bomb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输入单词

常用词典

  • [军][核] 原子弹

  • 例句

  • Only the president could authorize the use of the atomic bomb.

    只有总统能授权原子弹的使用。

  • Scientists transmuted matter into pure energy and exploded the first atomic bomb.

    科学家们使物质转化为纯能量,爆破了第一枚原子弹。

  • To arrive at that prediction on Iran's atomic bomb Bueno de Mesquita has crunched four sets of data: who the key decision-makers are in Iran, America and elsewhere;

    为了预测伊朗核弹问题的前景,梅斯奎塔琢磨出四套数据:伊朗、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关键决策者是谁; 他们声称想要得到什么东西; 问题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

  • The tree, native to Asia, is incredibly resilient, with several surviving an atomic bomb blast in Hiroshima. Ginkgoes also stand up well to smog, road salt and pests.

    银杏树原产于亚洲,复原能力惊人,广岛原爆后,有许多银杏树存活下来。银杏树也很经得住烟雾、铺路盐、害虫等的侵袭。

  • 同义词

  • |atom bomb/A-bomb;[军][核]原子弹

  • 专业解析

    原子弹(atomic bomb)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的爆炸性武器。其核心原理是通过链式反应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原子核内储存的能量,产生毁灭性破坏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原理与能量释放

    1. 核裂变机制

      原子弹主要依赖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核的裂变反应。当一个中子轰击这些原子核时,原子核会分裂成两个较轻的碎片,同时释放2-3个中子及巨大能量。这些中子继续引发其他原子核裂变,形成链式反应,能量呈指数级增长。例如,1公斤铀-235完全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来源:美国能源部《核武器手册》)。

    2. 能量形式

      爆炸瞬间释放的能量包括:

      • 冲击波(50%):摧毁建筑和人体器官;
      • 热辐射(35%):引发火灾和严重烧伤;
      • 核辐射(15%):瞬时中子与γ射线穿透人体组织;
      • 放射性沉降物:长期污染环境的放射性尘埃(来源:国际红十字会《核武器人道影响报告》)。

    二、历史背景与实战应用

    1. 曼哈顿计划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成功试爆首颗原子弹(代号"Trinity"),标志着核武器时代的开启。该项目由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主导,汇集了奥本海默、费米等顶尖科学家(来源:美国能源部历史档案)。

    2. 广岛与长崎事件

      • 1945年8月6日:铀弹"小男孩"轰炸广岛,当量约1.5万吨TNT,造成约14万人死亡;
      • 1945年8月9日:钚弹"胖子"摧毁长崎,约7.4万人遇难(来源:广岛和平纪念博物馆史料)。

    三、技术演进与核威慑

    1. 氢弹的发展

      1952年美国试爆首颗氢弹,利用核裂变触发氘氚聚变反应,威力可达百万吨TNT当量,例如苏联1961年试爆的"沙皇炸弹"当量达5000万吨(来源:《原子科学家公报》技术分析)。

    2. 核不扩散体系

      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生效,限制核武器扩散并推动核裁军。截至2023年,全球仍有9个国家拥有约12,500枚核弹头(来源: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年度报告)。

    建议延伸阅读:

    网络扩展资料

    “Atomic bomb”(原子弹)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的爆炸性武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1. 词源与定义

      • “Atomic”源于希腊语“atomos”(不可分割),指涉及原子核变化的能量;“bomb”指爆炸装置。
      • 狭义上指核裂变武器,通过铀-235或钚-239的链式裂变反应释放能量(约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广义上也包括氢弹(热核武器,核聚变反应)。
    2. 工作原理

      • 核裂变链式反应:中子撞击重原子核(如铀-235)导致其分裂,释放能量和更多中子,触发持续反应。
      • 临界质量:需达到足够物质维持链式反应(如铀-235的临界质量约52公斤)。
      • 两种主要设计:枪式(将亚临界物质快速结合)和内爆式(用炸药压缩亚临界球体至超临界状态)。
    3. 历史背景

      • 首颗原子弹由美国“曼哈顿计划”研发(1942-1945),1945年7月16日首次试爆。
      • 实战使用:1945年8月6日投于广岛(铀弹“小男孩”)、8月9日投于长崎(钚弹“胖子”),造成约20万人死亡。
    4. 影响与争议

      • 军事:终结二战,开启核威慑时代,推动冷战军备竞赛。
      • 人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造成瞬时高温、冲击波、辐射病和长期癌症风险。
      • 国际法:《核不扩散条约》(1968)限制核武器扩散,但全球仍有约1.3万枚核弹头。

    若需更深入的技术细节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核物理学教材或二战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