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古生] 闪兽目
Astrapotheria(南蹄目)是一类已灭绝的新生代大型哺乳动物,属于南蹄目(Astrapotheria),主要生存于古近纪至新近纪时期(约6600万年前至1100万年前)。该名称源自希腊语"astrapē"(闪电)和"thērion"(野兽),可能与其化石形态的独特特征有关。
根据古生物学研究,Astrapotheria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该目包含多个演化分支,最著名的属种是Astrapotherium magnum。其灭绝可能与中新世气候干旱化导致的栖息地缩减直接相关(来源:《科学》期刊古生态学研究)。目前完整骨骼标本陈列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拉普拉塔博物馆。
Astrapotheria(闪兽目)是一个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目,主要生存于南美洲的古近纪至中新世时期。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释:
词源与命名
名称源自希腊语,“astrapos”(ἀστραπή)意为“闪电”,“therion”(θηρίον)意为“野兽”,组合后意为“闪电兽”。该目由德国古生物学家Hermann Burmeister于1879年首次建立,其命名灵感可能来自北美雷兽目(Brontotherium),试图通过类比体现其独特性。
分类地位
属于哺乳纲(Mammalia),具体分类尚存争议,但普遍认为与焦兽目(Pyrotheria)等南美洲特有类群存在演化关联。主要代表属为闪兽属(Astrapotherium)。
特征与习性
闪兽目动物体型较大,部分物种可达犀牛大小,拥有长鼻和突出獠牙,可能适应湿地或森林环境,以植物为食。化石记录显示其牙齿结构适合咀嚼柔软植被。
分布与灭绝
化石集中发现于南美洲,尤其是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生存时间跨度约5600万年至1100万年前,推测灭绝原因与气候变迁及竞争有关。
该词在学术文献中通常直接音译为“闪兽目”,其名称反映了古生物学命名中常见的形象化特征联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