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ariasis是什么意思,ascariasis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ascariasis英标
英:/',æskə'raɪəsɪs/ 美:/',æskə'raɪəsɪs/
常用词典
n. [医] 蛔虫病
例句
The problem of control of the ascariasis was briefly discussed.
根据实验结果,对猪蛔虫病的防治问题进行了讨论。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volving *** stones formation are ascariasis and infection.
胆道蛔虫症和感染是胆总管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biliary ascariasis.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临床价值。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ERCP, and to improve the acute biliary ascariasis.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 CP)的临床价值,以提高急诊胆道蛔虫病治疗水平。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ccurac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analysis of biliary ascariasis and it's complications.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病及并发症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
专业解析
蛔虫病 (Ascariasis) 是由寄生线虫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感染。它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蠕虫感染之一,尤其在卫生条件差、温暖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
病原体与感染途径:
- 病原体是似蚓蛔线虫,属于大型线虫。成虫通常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
- 感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者粪便中含有大量虫卵。如果粪便污染了土壤、水源或食物(例如用人类粪便施肥的农作物),虫卵可在适宜环境(温暖、潮湿、荫蔽)下发育成熟(约需2-4周)成为具有感染性的含胚卵。
- 人摄入被这些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食物(如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水或通过污染的手将虫卵带入口中后,即可被感染。
-
生活周期与病理变化:
- 摄入的感染性虫卵在小肠内孵化出幼虫。
- 幼虫穿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经门静脉或淋巴管到达肝脏,然后到达肺部。在肺部,幼虫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引起炎症反应(约在感染后1-2周)。
- 幼虫在肺泡内进一步发育,然后沿呼吸道向上移行至咽部,被吞咽回小肠。
- 在小肠内,幼虫发育为成虫并开始产卵(约在感染后2-3个月)。成虫寿命可达1-2年。
- 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幼虫移行阶段(肺部炎症)和成虫寄生阶段(肠道症状、营养不良、潜在并发症)。
-
临床表现:
- 轻度或中度感染:常无症状,尤其在成人。儿童更易出现症状。
- 幼虫移行期症状(肺部):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发热(类似肺炎或哮喘),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Löffler综合征)。症状通常在数天至数周内缓解。
- 成虫寄生期症状(肠道):
- 腹部不适、疼痛。
- 恶心、呕吐。
- 腹泻或便秘。
- 食欲不振。
- 营养不良(尤其是儿童),导致发育迟缓、体重减轻。成虫会竞争宿主的营养物质。
- 可见成虫随粪便排出,或偶尔从口鼻钻出。
- 并发症(通常由大量成虫寄生引起):
- 肠梗阻:大量成虫扭结成团堵塞肠腔,导致剧烈腹痛、呕吐。这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 胆道梗阻/胆管炎/胰腺炎:成虫钻入胆总管、胰管或阑尾,引起相应部位的炎症和梗阻。
- 肠穿孔/腹膜炎:较少见,但后果严重。
-
诊断:
- 粪便检查:显微镜下查找特征性的受精或未受精蛔虫卵是确诊的主要方法。由于成虫产卵量大,通常一次粪便检查即可检出。
- 有时成虫可随粪便排出或从口鼻钻出而被发现。
- 在幼虫移行期,痰液中可能发现幼虫,或胸部X光片显示肺部浸润影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治疗:
- 常用驱虫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常用药物包括:
- 阿苯达唑 (Albendazole)
- 甲苯咪唑 (Mebendazole)
- 伊维菌素 (Ivermectin)
- 双羟萘酸噻嘧啶 (Pyrantel pamoate)
- 治疗并发症(如肠梗阻)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
预防:
- 改善环境卫生:是预防和控制的关键。包括:
- 推广使用卫生厕所,安全处理人类粪便,防止粪便污染土壤和水源。
- 安全饮用水:确保饮用水清洁。
- 个人卫生:
- 饭前便后彻底洗手(用肥皂和清水),特别是在接触土壤后。
- 彻底清洗、去皮或烹饪可能被粪便污染的蔬菜水果。
- 避免赤脚行走在可能被污染的土壤上。
- 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识。
- 大规模药物驱虫:在高度流行地区,定期对高危人群(尤其是学龄儿童)进行集体驱虫治疗,以减少感染率和传播。
权威信息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资料
ascariasis 是医学术语,指由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寄生在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引起的寄生虫病,中文称为蛔虫病。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病原体
- 病原体:由似蚓蛔线虫(蛔虫)感染引起。蛔虫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通过消化道传播。
-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摄入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虫卵在人体肠道内孵化为幼虫,随后迁移至肺部,最终返回肠道发育为成虫。
2. 临床表现
- 幼虫期症状:幼虫在肺部移行时可能引起发热、咳嗽、痰中带血,严重者可出现“暴发性蛔虫性哮喘”。
- 成虫期症状:
- 肠道症状:脐周反复性腹痛、恶心、食欲减退等。
- 并发症:胆道蛔虫症(剧烈右上腹绞痛)、肠梗阻(儿童多见),极少数可能引发神经系统症状。
3. 流行病学与高危人群
- 高发地区: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儿童感染率较高。
- 全球分布:蛔虫病是世界范围内常见寄生虫病,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4. 诊断与治疗
- 诊断:通过粪便检测虫卵或成虫,影像学检查(如X线)用于识别并发症。
- 治疗:常用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严重并发症需手术干预。
5. 预防措施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
- 改善卫生设施,妥善处理粪便,切断虫卵传播途径。
词源与发音:
- 英文“ascariasis”源自希腊语“askaris”(蛔虫)和后缀“-iasis”(疾病状态)。
- 发音:英式 [əskæ'rɪəsɪs],美式 [əskæ'riəsɪs]。
如需进一步了解蛔虫生命周期或具体治疗方案,可参考医学文献或权威健康网站。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