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钙砷铁矿,[矿物] 菱砷铁矿
arseniosiderite是一种含砷和铁的复杂矿物,其化学成分为Ca₂Fe³⁺₃(AsO₄)₃O₂·3H₂O,属于磷酸盐-砷酸盐矿物族。该矿物名称源于希腊语“arsenikos”(砷)和“sideros”(铁),直接反映了其主要化学成分特征。
在物理性质方面,arseniosiderite通常呈现褐色至深棕色块状或纤维状集合体,莫氏硬度为1.5-2,密度为3.3-3.5 g/cm³。其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在紫外线下可能显示弱荧光反应。该矿物常见于金属矿床氧化带,与褐铁矿、臭葱石等次生矿物共生,是砷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指示矿物。
根据国际矿物学协会(IMA)的分类标准,arseniosiderite被归类于“arsenate类”矿物。其形成环境通常需要酸性地下水与含砷铁矿物的相互作用,因此在金矿、铜矿等硫化物矿床的表生蚀变带中较为常见。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研究表明,这类矿物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砷污染评估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根据海词词典的权威解释,arseniosiderite 是一个矿物学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基本定义
arseniosiderite 指一种含砷的铁矿类矿物,中文译名为钙砷铁矿 或菱砷铁矿。其名称由词根“arsenio-”(砷)和“siderite”(菱铁矿)组合而成,表明其化学成分与砷、铁相关。
矿物学分类
属于磷酸盐或砷酸盐矿物类别,通常呈纤维状、块状或葡萄状集合体,颜色多为褐色至黄褐色,具有玻璃光泽。
补充说明
该矿物较为罕见,主要形成于含砷矿床的氧化带中,可能与其他次生砷矿物(如毒砂)伴生。其具体化学式可能为 ( text{Ca}_2text{Fe}_3^{3+}(text{AsO}_4)_3text{O}_2·3text{H}_2text{O} ),但需以专业矿物学资料为准。
如需更详细的物理性质、产地或应用信息,建议参考地质学或矿物学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