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ə'pɒfɪlaɪt/ 美:/',æpə'fɪlaɪt/
n. [矿物] 鱼眼石
n.|fisheye;[矿物]鱼眼石
Apophyllite(鱼眼石)是一种含水钾钙硅酸盐矿物,属于架状硅酸盐矿物亚类。其名称源自希腊语“apo”(脱离)和“phyllon”(叶片),因其加热时会发生叶片状剥落而得名。该矿物最早由法国矿物学家René Just Haüy于1806年系统描述,现被国际矿物学协会(IMA)列为正式矿物种类。
从化学结构来看,apophyllite的通用分子式为KCa₄Si₈O₂₀(F,OH)·8H₂O,晶体结构呈现独特的四方形对称性,属于正方晶系。其单晶常表现为柱状或锥状形态,集合体可发育为放射状或板状结构。颜色范围涵盖无色、白色、绿色至粉红色,透明至半透明质地,莫氏硬度为4.5-5,密度约2.3-2.4 g/cm³。
地质产状方面,apophyllite主要形成于玄武岩等火山岩的气泡空洞中,与沸石族矿物共生。全球著名产地包括印度德干高原、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德国艾费尔地区及美国新泽西州。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矿物数据库记录,印度浦那地区的矿床以产出宝石级透明晶体著称。
在应用领域,apophyllite因具有完整解理和热敏感特性,主要作为矿物标本被收藏。部分水晶疗法实践者认为其具有能量净化作用,但该说法尚未得到科学验证。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矿物馆藏中存有19世纪采集的典型标本,展现了该矿物的晶体美学价值。
(参考资料:国际矿物学协会官网矿物名录、Mindat矿物数据库、美国地质调查局技术公报)
Apophyllite(鱼眼石)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如需更专业的矿物学资料,建议参考地质学文献或权威数据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