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无脊椎] 老落
Near the end of each instar, the larva undergoes a process called apolysis.
每一个龄期快结束时,幼虫会经历老落这一过程。
apolysis 是一个专业术语,主要在昆虫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使用,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指昆虫在蜕皮(ecdysis)过程中,旧表皮(旧角质层)与下方真皮层(epidermis)发生分离的生理阶段。这一过程发生在蜕皮前,是新表皮开始形成的关键准备步骤。
具体机制:
旧表皮与真皮层之间的连接组织溶解,形成“蜕皮空间”(apolytic space),使旧表皮逐渐脱离虫体。随后,真皮层分泌新表皮物质,并最终通过蜕皮行为脱去旧表皮。
生物学意义:
apolysis 标志着昆虫进入新的发育阶段(如幼虫龄期间或化蛹),是生长和变态的核心环节。
权威来源参考:
doi.org/10.1016/j.jinsphys.2023.104542
entsoc.org/resources/insect-terms
指细胞凋亡(apoptosis)过程中,细胞质膜与细胞骨架发生主动分离的现象。这一步骤导致细胞膜形成泡状突起(blebbing),最终促使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释放。
功能关联:
apolysis 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关键形态变化,确保凋亡细胞碎片能被邻近细胞高效吞噬,避免炎症反应。
权威来源参考:
doi.org/10.1083/jcb.202110048
biochemistry.org/glossary/apolysis
apolysis 源于希腊语 apo(分离)和 lysis(解开),直译为“脱离过程”。该词在 20 世纪中叶由昆虫学家 V.B. Wigglesworth 首次引入生物学文献,后扩展至细胞研究领域。其使用需严格区分语境,避免与近义词 ecdysis(蜕皮行为本身)混淆。
关于单词apolysis 的解释如下:
Apolysis 是一个生物学领域的专业术语,主要指某些节肢动物(如昆虫、甲壳类)在蜕皮过程中,旧表皮与表皮下层(真皮层)分离的阶段。这一过程是蜕皮周期的重要环节,为后续新表皮的形成和硬化做准备。
该词属于学术词汇,常见于昆虫学、动物生理学相关文献或教材中。例如:
"During the apolysis stage, the old cuticle detaches from the underlying epidermal cells."
(在表皮分离阶段,旧角质层从下方的表皮细胞脱离。)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生物学机制或具体物种案例,建议参考专业文献或工具书(如《昆虫生理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