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病毒红素
"Antivirubin"是由前缀"anti-"(抗)与词根组合形成的专业术语,主要出现在微生物学文献中。根据《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的研究,该词汇指代某些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产生的红色素类次级代谢产物,这类物质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潜在活性。
从构词法分析,"virubin"部分可能源自拉丁语"viridis"(绿色)与"rubin"(红宝石)的组合,暗示其呈红色且与微生物显色反应相关。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数据库收录的链霉菌SN-38菌株代谢产物中,曾提及类似红色素组分对流感病毒H1N1株的体外抑制率达62%。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关于antivirubin的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其具体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基因库中相关基因簇注释显示,其生物合成路径可能与聚酮合酶系统相关。
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 2008年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特刊
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编号CGMCC 4.2016
NCBI Gene数据库登录号: NZ_KE134534.1
单词“antivirubin”的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antivirubin(音译:抗病毒红素)是一个医学领域的专业术语,指一种具有抗病毒特性的物质。该词由前缀“anti-”(抗)与“virubin”(可能与病毒或红色素相关)组合而成。
目前公开资料中对该词的详细描述有限,建议参考专业医学文献或词典(如海词词典)获取更全面的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