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natriuresis是什么意思,antinatriuresis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抗尿钠排泄
尿钠排泄抑制
专业解析
Antinatriuresis(抗尿钠排泄)是指机体通过生理或病理机制抑制钠离子(Na⁺)通过尿液排出的过程,属于肾脏对钠代谢调节的重要环节。该现象与维持体液平衡、血压稳定及电解质稳态密切相关。
在生理机制中,抗尿钠排泄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 肾小管重吸收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钠-钾泵(Na⁺/K⁺-ATP酶)和上皮钠通道(ENaC)主动重吸收钠离子,减少其排泄(来源:Lote, C. J. 《Principles of Renal Physiology》)。
- 激素调节:抗利尿激素(ADH)和醛固酮(Aldosterone)通过增加水通道蛋白表达和激活钠通道,促进钠潴留(来源:Brenner & Rector 《The Kidney》)。
病理状态下,如心力衰竭或肝硬化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会导致病理性抗尿钠排泄,加剧水肿和高血压(来源:Braunwald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网络扩展资料
“Antinatriuresis” 是一个医学术语,由词根和前后缀组合构成:
1.词源解析
- Anti-:前缀,表示“对抗”或“抑制”。
- Natriuresis:由拉丁语 natrium(钠)和希腊语 -uresis(排尿)组成,指通过尿液排出钠的过程。
因此,antinatriuresis 的字面意思是抑制钠通过尿液排泄 的生理过程。
2.生理学意义
在人体中,钠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调节。当身体需要保留钠(例如血容量不足、低血压或脱水时),会触发以下机制:
- 激素调控: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等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 减少尿钠排泄:通过抑制钠的排出,维持体液平衡和血压稳定。
3.相关术语对比
- Natriuresis(利钠作用):主动排出钠(如使用利尿剂、高盐摄入时)。
- Antidiuresis(抗利尿作用):抑制水分排泄(与抗利尿激素相关)。
- Antinatriuresis 更侧重于钠的保留,而非单纯水分的调节。
4.临床应用
这一过程在以下情况中尤为重要:
- 心力衰竭:身体通过保留钠和水来维持血容量。
- 肝硬化:肝病导致醛固酮水平升高,引发钠潴留和水肿。
- 高血压病理研究:异常钠排泄可能与血压调控相关。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医学机制或具体疾病关联,建议参考生理学教材或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