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æntiːtər/ 美:/'ˈæntiːtər/
复数:anteaters
n. 食蚁兽
Anteater can eat about 454 grams of ants at a time.
食蚁兽一次*********掉大约454克的蚂蚁。
The zoologist is studying the living habits of the anteater.
这位动物学家正在研究食蚁兽的生活习性。
The number of anteaters in this area ha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这个地区的食蚁兽数量急剧减少。
Find out the fastest way to an anteater 's stomach!
找出最快的方法抓住食蚁兽的胃!
When in danger, the anteater lashes its tail around a branch.
当遇到危险时,食蚁兽会用尾巴甩动树枝。
The platypus (Ornithorhynchus anatinus) is one of only two mammals, the other is the echidna (spiny anteater) that lays eggs.
鸭嘴兽(Ornithorhynchus anatinus)是仅有的两种卵生的哺乳动物之一,另一种为食蚁兽(spiny anteater),它产卵。
This anteater loves to eat ants!
这只颇有头脑的食蚁兽超爱吃蚂蚁!
Dad: That's an anteater.
爸爸:那是一只食蚁兽。
食蚁兽(Anteater) 是哺乳纲贫齿目(Pilosa)下专以蚂蚁和白蚁为食的动物的统称,其名称直接来源于“ant”(蚂蚁)和“eater”(食者)的组合,生动体现了其食性特征。以下是关于食蚁兽的详细解释:
食蚁兽并非单一物种,而是一类具有相似摄食习性的哺乳动物统称,主要包含以下现存物种:
它们均属于贫齿目,与树懒亲缘关系较近,共同特征包括低代谢率和特化的摄食结构。
食蚁兽的舌头可延伸至60厘米(大食蚁兽),表面覆盖黏稠唾液,每分钟伸缩达150次,高效粘取蚁群。舌根连接胸骨的特殊结构提供强力伸缩能力。
因食性特化,其口腔无牙齿,通过胃部肌肉研磨食物。前肢具镰刀状长爪(大食蚁兽前爪长10厘米),用于刨开坚硬蚁穴,行走时以指关节着地保护利爪。
嗅觉灵敏度约为人类的40倍,可精准定位蚁巢。大食蚁兽体毛厚密,尾部蓬松,用于夜间保温;小食蚁兽毛色具警戒斑纹(如黑色“马甲”),可威慑天敌。
食蚁兽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的热带草原、雨林及干燥灌丛。大食蚁兽因栖息地丧失和道路撞击被列为易危(VU)(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而侏食蚁兽因树栖习性受威胁较小。保护措施包括建立生态走廊及控制森林火灾。
权威参考资料:
anteater(食蚁兽)是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哺乳动物,属于贫齿目(Pilosa)。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该词指一类以蚂蚁、白蚁为食的无齿哺乳动物,其名称源于"ant"(蚂蚁)和"eater"(食者)的组合。新东方在线词典和欧路词典均将其定义为"toothless mammal",并强调其长吻和粘性舌头的特征。
发音与词形
生物学特征
食蚁兽吻部细长,舌头可伸出60厘米以上,粘液可黏附昆虫。前肢有镰刀状钩爪,用于挖掘蚁穴,后肢较短,适合地面或树栖生活(扒拉扒拉描述其属于贫齿目下的2科3属4种)。
主要种类
易混淆概念
需注意与穿山甲(scaly anteater)区分,后者属于鳞甲目,体覆角质鳞片,分布于非洲和亚洲,而食蚁兽体表有毛发无鳞片。
提示:部分资料可能混淆两者,建议通过科学分类(如贫齿目vs.鳞甲目)或栖息地(美洲vs.亚非)进行辨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