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sodactylus是什么意思,anisodactylus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不等趾
专业解析
anisodactylus(或作 anisodactyl)是一个鸟类解剖学术语,特指鸟类足部的一种趾排列方式。其核心特征为:
- 趾的排列: 这种足型具有四趾,其中三趾(通常为第2趾)指向前方,一趾(第1趾,即“大拇趾”)指向后方。这是鸟类中最常见的一种趾型排列方式。
- 功能与适应性: 这种三前一后的结构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抓握和栖息能力。向后的第1趾可以与向前的一个或多个趾形成对握,使鸟类能够稳固地抓住树枝、岩石或其他栖息表面。这种足型在需要灵活移动和稳定站立的鸟类中非常普遍。
- 常见类群: 拥有 anisodactyl 足型的鸟类种类繁多,包括:
- 雀形目鸟类(鸣禽):如麻雀、知更鸟、乌鸦等绝大多数常见鸣禽。它们依赖这种足型在树枝间灵活跳跃和栖息。
- 猛禽:如鹰、隼、猫头鹰等。它们利用强有力的 anisodactyl 足抓捕和抓握猎物。
- 涉禽:如鹬、鸻等。它们在湿地、滩涂行走时,这种足型有助于在松软或不平的地面保持稳定。
- 部分攀禽和陆禽:如杜鹃、雉鸡等。
词源:
该词源自希腊语:
- aniso-:意为“不等的”、“不相等的”。
- daktylos:意为“手指”或“脚趾”。
因此,“anisodactylus” 字面意思即为“趾不等的”或“趾不对称的”,形象地描述了前三后一这种不等长的趾排列方式。
与其他趾型的区别:
anisodactyl 是鸟类趾型的主要类型之一,区别于:
- 对趾足(zygodactyl):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后(如啄木鸟、杜鹃)。
- 异趾足(heterodactyl):第3、4趾向前,第1、2趾向后(如咬鹃)。
- 前趾足(pamprodactyl):四趾均向前(如雨燕)。
- 并趾足(syndactyl):某些趾部分愈合(如翠鸟)。
- 离趾足(ectropodactyl):第4趾可向前或向后旋转(如鼠鸟)。
Anisodactylus 描述了鸟类足部最常见的一种趾排列形态——三趾向前(第2趾),一趾向后(第1趾)。这种结构为鸟类提供了卓越的抓握和栖息能力,适应于多种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尤其在鸣禽和猛禽中极为普遍。其名称直接源于描述这种不对称趾长的希腊语词根。
参考来源:
- 鸟类解剖学术语标准参考:如《鸟类学手册》(Handbook of Bird Biology)等权威教材对趾型分类有详细定义和描述。
- 鸟类学数据库与百科:例如 Birds of the World (由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维护) 在物种描述中会详细说明其趾型。
- 动物形态学与进化生物学研究:学术文献和专著在讨论鸟类足部功能形态适应和演化时会深入分析 anisodactyl 足型的优势及其在不同类群中的分布。
网络扩展资料
“Anisodactylus”是一个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不等趾”或“手指/足趾长短不均”的现象,通常用于描述肢体末端(如手指、脚趾)长度不一致的解剖学特征。
- 词性变化:
- 形容词形式为anisodactylous(发音:英 [ænɪsə'dæktɪləs],美 [ænɪsə'dæktɪləs]),意为“足趾长短不等的”。
- 另一名词形式anisodactyly 也用于描述类似现象。
2.应用场景
- 医学领域:可能用于描述先天性畸形、创伤或疾病导致的指(趾)长度差异。
- 生物学分类:在鸟类学中,某些鸟类(如雀形目)的脚趾排列方式可能与此相关,但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
3.词源与关联词
- 词根来自希腊语:
- aniso-(不等的) + dactylos(手指/脚趾)。
- 相关术语包括anisocytosis(红细胞大小不均),均以“aniso-”前缀表示“不均”。
4.注意事项
- 该词属于高度专业化词汇,日常使用较少,需在学术或临床场景中结合具体案例解释。
- 拼写易混淆,需注意与anisodactylous(形容词)和anisodactyly(名词)的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词典来源(如、)或医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