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ylostomatidae是什么意思,Ancylostomatidae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钩口科
专业解析
Ancylostomatidae(钩口线虫科)是线虫动物门(Nematoda)中的一个重要科,属于圆线虫目(Strongylida)。该科包含多种重要的寄生性线虫,常被称为“钩虫”(Hookworms),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小肠内,是导致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的病原体。
-
定义与分类地位
- Ancylostomatidae 是一个分类学上的科级单元。其成员的特征是具有发达的口囊(buccal capsule),口囊内通常具有切割或钩附宿主组织的齿板或切板(如钩齿或切板)。
- 在分类学上,其位置为:动物界(Animalia) >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 色矛纲(Chromadorea) > 小杆目(Rhabditida) > 圆线虫亚目(Strongylida) > 钩口线虫科(Ancylostomatidae)。
- 该科下包含多个属,其中对人类健康最重要的两个属是:Ancylostoma(钩口线虫属,如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和 Necator(板口线虫属,如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
形态学特征
- 成虫体型较小,通常长约1厘米左右,呈细长圆柱状(线状),两端稍细。
- 最显著的特征是发达的口囊。Ancylostoma 属的口囊内通常具有2对(或1对)坚硬的钩齿(hook-like teeth),而 Necator 属的口囊内则具有成对的半月形切板(cutting plates)。这些结构用于钩附或切割宿主的肠粘膜。
- 虫体前端常向背面弯曲,形成特征性的“钩状”外观(尤其在 Ancylostoma 属中更明显),这也是其俗称“钩虫”的由来。
- 雄虫尾部具有发达的交合伞(copulatory bursa)和交合刺(spicules),用于交配时固定雌虫。
-
生活史与病理
- 钩虫的生活史为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成虫寄生在宿主(如人)的小肠上段,雌虫产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 虫卵在温暖、潮湿、荫蔽的土壤中孵化出第一期杆状蚴,经两次蜕皮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丝状蚴(filariform larva)。
- 感染方式:丝状蚴具有向温、向组织性,主要经皮肤(通常是赤足行走时)主动侵入人体,这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某些种类(如 Ancylostoma duodenale)的丝状蚴也可经口感染。
- 体内移行:幼虫侵入皮肤后,进入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再沿支气管、气管上行至咽部,被吞咽入消化道,最终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 致病机制:
- 皮肤损害:幼虫侵入皮肤可引起局部皮炎(“着土痒”或“钩蚴性皮炎”),表现为瘙痒、红斑、丘疹或水疱。
- 肺部损害:幼虫移行至肺部时,可引起局部出血和炎症反应(类似蛔虫移行),导致咳嗽、发热等症状(Löffler综合征)。
- 肠道损害与贫血:成虫的危害最为严重。成虫利用口囊内的齿或板钩附或咬破肠粘膜吸血,并分泌抗凝物质使伤口持续渗血。同时,成虫经常更换吸血部位,造成新旧伤口交错。这导致宿主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丢失。最主要的病理损害是慢性失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严重感染可导致显著的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和心功能不全。
-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意义
- 钩虫病是全球范围内,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洲、美洲部分地区)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主要的土壤传播蠕虫病(Soil-Transmitted Helminthiasis, STH)之一。
- 全球估计有数亿人感染钩虫,感染率与当地卫生条件(尤其是粪便处理方式)、赤足习惯、气候(温暖潮湿利于虫卵和幼虫发育)密切相关。
- 感染可导致儿童和孕妇的健康状况恶化,影响儿童的认知发育和身体生长,降低成年人的劳动能力,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
防治
- 药物治疗:苯并咪唑类药物(如阿苯达唑 Albendazole、甲苯咪唑 Mebendazole)是治疗钩虫感染的主要药物,能有效驱除成虫。
- 预防措施:
- 改善环境卫生:安全处理人类粪便(如建造和使用卫生厕所),防止粪便污染土壤,是阻断传播的根本措施。
- 个人防护:在流行区避免赤足行走于可能被粪便污染的土壤上(如穿鞋),避免经口感染(如注意饮食卫生)。
- 健康教育:普及钩虫病防治知识。
- 群体性驱虫:在高度流行区,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对高危人群(学龄儿童、育龄妇女等)进行定期的大规模驱虫治疗。
参考资料来源: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 寄生虫 - 钩虫:提供钩虫生物学、传播、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权威信息。 (https://www.cdc.gov/parasites/hookworm/index.html)
-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NCBI) - Taxonomy Browser:提供 Ancylostomatidae 及其下属分类单元的详细分类学信息。 (https://www.ncbi.nlm.nih.gov/Taxonomy/Browser/wwwtax.cgi?id=6296)
-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土壤传播蠕虫病:提供钩虫等土壤传播蠕虫病的全球流行病学数据、公共卫生负担、治疗指南和防控策略。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soil-transmitted-helminth-infections)
网络扩展资料
Ancylostomatidae(钩口线虫科)是动物分类学中的一个科,主要包含一类寄生性线虫,常见于哺乳动物宿主体内。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
- 该词源自希腊语词根"ancylo-"(弯曲/钩状)和"stoma"(口),描述这类线虫的口部特征。
- 中文译名为“钩口线虫科”,因其成虫口囊内有钩状齿结构得名。
-
分类地位
- 隶属于线虫动物门(Nematoda)
- 圆线虫目(Strongylida)下的重要寄生虫科
-
典型物种与寄生特性
- 包含多个重要寄生虫属,如:
- 钩口线虫属(Ancylostoma):如犬钩虫(A. caninum)
- 板口线虫属(Necator):如美洲板口线虫(N. americanus)
- 成虫多寄生于宿主小肠,通过吸血导致贫血等疾病。
-
医学重要性
- 部分种类可感染人类,引发钩虫病(土壤传播疾病)
- 幼虫经皮肤穿透感染,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高发
注:该词存在拼写变体"Ancylostomidae",二者实际指向同一分类单元,差异源于不同分类系统的命名习惯。如需更详细分类信息,建议查阅最新寄生虫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