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羊水溢
amniorrhea(羊膜液漏)是医学术语,指妊娠期间羊膜囊破裂导致的羊水异常外流现象。根据《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的定义,该词由“amnio-”(羊膜)和“-rrhea”(流出)组成,描述羊水通过阴道非正常排出的病理状态。
在临床实践中,amniorrhea通常与胎膜早破(PROM)相关。根据《Williams Obstetrics》的说明,胎膜破裂若发生在分娩启动前,称为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可能导致早产、感染等并发症,需通过阴道液酸碱度检测或超声检查确诊。美国妇产科学院(ACOG)指南指出,孕周≥37周的胎膜早破患者建议引产,而孕周<34周者需结合抗生素治疗和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
目前医学界更常用“amniotic fluid leakage”或“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描述该现象,而“amniorrhea”一词多出现在早期文献中。
以下是关于“amniorrhea”的详细解释:
Amniorrhea(音标:英 ['æmnɪərɪə] / 美 ['æmnɪərɪr])指羊膜破裂后羊水溢出的现象,中文常称为“破水”或“羊水溢”。该词由词根“amnio-”(羊膜)和“-rrhea”(流出)组成,字面含义为“羊水流出”。
在医学中,破水(即amniorrhea)是分娩过程中的关键阶段,通常发生于第一产程宫口接近全开或完全打开时。此时宫缩增强导致羊膜腔内压力升高,胎膜自然破裂,前羊水流出。若破水发生在临产前,则称为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ROM),可能增加感染或早产风险。
若孕妇出现疑似破水症状(如持续液体流出),应立即就诊,避免延误处理。胎膜早破可能需通过抗生素或催产手段干预。
如需进一步了解临床处理流程或术语差异,可参考上述来源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