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ə'ljuːvɪə/ 美:/'ə'lʊvɪə/
n. 冲积层(alluvium 的复数形式)
alluvia(单数形式为alluvium)是地质学领域的重要术语,指由河流、洪水等流水作用长期搬运并沉积形成的松散碎屑物质,常见于河床、冲积平原及三角洲区域。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地质学家威廉·史密斯在19世纪提出,现已成为沉积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之一。
从物质组成来看,alluvia主要包含三类成分:
在工程地质领域,alluvia的渗透系数介于$k=10^{-4}$至$10^{-2}$ cm/s之间,其承载力特征可用公式: $$ q_u = c'N_c + gamma D_f N_q + 0.5 gamma B N_gamma $$ 进行估算(Terzaghi承载力理论)。现代遥感技术通过多光谱分析,可精确识别冲积层分布范围,该方法已应用于长江三角洲耕地资源评估。
典型实例包括尼罗河三角洲厚达30米的冲积层,以及黄河下游形成的华北平原。这些沉积体系不仅记录着第四纪气候变迁,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可见《第四纪地质学》期刊最新论文。
"alluvia"是地质学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2. 地质学定义 指由河流、洪水等自然水体搬运并沉积的松散物质,包含泥沙、砾石、黏土等混合物。这类沉积物常见于河床、三角洲或洪泛平原,如澳大利亚Mary River(玛丽河)和波兰Vistula River(维斯瓦河)的冲积层研究案例。
3. 词源与用法
4. 相关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河流冲积层案例,可查阅地质调查报告或河流地貌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