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æləbaɪ/ 美:/'ˈæləbaɪ/
过去式:alibied 过去分词:alibied 现在分词:alibiing 第三人称单数:alibis 复数:alibis
GRE
n. 不在场证明或辩解;托辞
v. 辩解;找托辞开脱
Teachers hate those students who always have an alibi for being late.
老师们讨厌那些总为迟到辩解的学生。
Do you have any alibi to prove your innocence?
你有任何不在场的证据来证明你的清白吗?
He refused to alibi me.
他拒绝为我提供不在场证明。
The police are checking out his alibi.
警察在查证他不在案发现场的证据。
She was in San Diego the weekend Jensen got killed. Her alibi checked out.
詹森遇害的那个周末她在圣地亚哥。她不在现场的申辩成立。
He manages to persuade both his wife and girlfriend to provide him with an alibi.
他设法说服他的妻子和女友都为他提供不在场的证明。
If she could just establish the time the picture had been taken, Mick would have a watertight alibi.
只要她能确定拍这张照片的时间,米克就可以有一个无懈可击的不在现场的证据。
The alibi was fabricated by him.
这种托辞是他臆造出来的。
alibi oneself
为…辩解
n.|explanation/venues;犯罪现场;辩解;托辞
vi.|apologize/make an excuse;辩解;找借口
alibi(中文译作“不在场证明”)是法律术语中用于描述当事人案发时身处其他地点、无法实施指控行为的证据体系。该词源于拉丁语“alibī”,意为“在别处”,最早记录于18世纪英国法庭辩论中,现被全球司法系统广泛采用。
在法律实务中,alibi需满足三项核心要素:时间关联性(与犯罪时间完全重叠)、空间排他性(证明当事人物理上远离案发地)及证据可验证性(如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客观材料)。例如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801条明确指出,alibi属于“积极抗辩”类型,需由辩护方主动提供。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公众对alibi存在认知偏差。剑桥大学实验表明,约62%的陪审员更倾向采信包含细节描述的alibi,即便这些细节与案件无关。这种现象被称作“叙事可信度效应”,提示法律工作者需注重证据链的客观性审查。
当代语言使用中,alibi衍生出非正式含义,指代“逃避责任的借口”。但需注意,这种用法可能弱化其法律术语的严肃性,在专业文本中应避免混用。
根据多个权威词典的解释,单词alibi 的含义和用法可总结如下:
名词(法律术语)
指某人声称在犯罪行为发生时“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或事实。
例句:
名词(引申义)
泛指“借口、托辞”,用于解释或逃避责任。
例句:
动词
表示“为…辩解”或“提供不在场证明”,但此用法较少见。
例句:
如需更详细的例句或词源信息,可参考标注的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