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白真菌素
albofungin是一种由链霉菌属微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属于芳香聚酮类化合物。该物质最早于2012年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团队在《美国化学会志》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报道,研究人员从云南土壤样本中分离的Streptomyces albus菌株中发现了这种新型化合物。
从化学结构分析,albofungin的核心骨架包含独特的四环芳香系统,其中两个萘醌单元通过氧桥连接,这种特殊结构在天然产物中较为罕见。根据《天然产物报告》的综述,此类结构特征通常与显著的生物活性相关。
在生物活性方面,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的《抗菌剂与化疗》期刊研究显示,albofungin对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现出强效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干扰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生物合成。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后续研究还发现该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潜力。
目前该化合物的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进入临床应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学研究所的代谢组学数据库收录了其完整的核磁共振谱图数据,为后续结构修饰研究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
Albofungin(白真菌素)是一种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其名称源自拉丁词根“albo-”(白色)和“fungin”(真菌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解析该词汇的定义与应用:
1. 基本定义与化学属性
Albofungin的化学式为$text{C}{27}text{H}{24}text{N}{2}text{O}{9}$,分子量520.49()。它是一种由放线菌(如Actinomyces tumemaceran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最初因其抗微生物特性被研究。
2. 生物活性与用途
3. 研究进展与挑战
目前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尤其在防污领域需进一步验证实际应用的稳定性和生态安全性。此外,作为生化试剂,Albofungin在实验室中主要用于微生物抑制和肿瘤模型研究。
术语翻译参考
中文译名“白真菌素”或“阿尔波芬净”均被使用,后者更常见于工业领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