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ɑːftədæmp/ 美:/''æftədæmp/
n. 余留的毒气;爆后气体
afterdamp是采矿工程领域的专业术语,指煤矿发生爆炸或火灾后残留在井下的有毒气体混合物。该气体主要由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₂)和氮气(N₂)组成,其中一氧化碳浓度通常占1-2%[^],这种致命组合在19-20世纪的矿难中造成大量矿工窒息死亡。
根据英国健康安全执行局(HSE)的记载,afterdamp的形成机制包含三个关键过程:①爆炸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②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③岩层释放的氮气稀释空气。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指出,当井下氧气含量低于17%时,人体会在15分钟内丧失行动能力。
现代矿业通过多重防护措施降低风险,包括安装实时气体监测系统、配备自给式呼吸器(SCBA)以及建立井下避难硐室。中国应急管理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后国内煤矿事故导致的afterdamp中毒死亡率已下降至0.8人/百万吨。
afterdamp 是一个专业术语,主要用于描述矿山或煤矿爆炸后残留的有毒气体混合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成分
afterdamp 主要指爆炸后产生的毒气,包含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₂)和氮气(N₂)等成分。这类气体因缺氧和高毒性,对矿工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使用场景
该词常见于工业安全或采矿领域,特指矿井爆炸后的危险环境。例如,煤矿事故中,爆炸不仅破坏设施,还会释放 afterdamp,阻碍救援并增加二次伤害风险。
潜在危害
一氧化碳是 afterdamp 中最致命的成分,易导致中毒甚至窒息死亡。历史上多起矿难伤亡与此相关。
其他表达
中文常译为“爆后气体”“余留毒气”或“炮烟”。需注意与“damp”(潮湿)区分,后者仅指湿气,无毒性。
若需进一步了解工业事故防护或气体检测技术,可参考专业安全手册或行业指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