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古生] 隆鸟科
Aepyornithidae(象鸟科)是已灭绝的一类大型平胸鸟类,曾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其名称源自希腊语“αἰπύς”(高耸的)与“ὄρνις”(鸟),意为“高鸟”,中文常译为“象鸟”。该科鸟类属于古颚下纲(Palaeognathae),与现代鸵鸟、鸸鹋等有亲缘关系,但独立演化于马达加斯加的孤立生态系统中。
象鸟科包含两个属:Aepyornis(典型象鸟)和Mullerornis(较小象鸟)。其中Aepyornis maximus被认为是地球史上体型最大的鸟类之一,成年个体高度可达3米,体重约450-540公斤,其卵体积约为现代鸵鸟蛋的6倍,直径达30厘米。根据化石记录,它们的腿部骨骼粗壮但翅膀退化,适应陆地奔跑生活,以植物果实和树叶为食。
科学研究显示,象鸟科可能延续至公元17世纪才完全灭绝。早期人类活动(如栖息地破坏)与过度捕猎是导致其消失的主因,马达加斯加原住民的口述历史与考古遗址中均存在相关记载。目前,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机构收藏有完整的象鸟骨骼与蛋壳化石标本,为研究古生物演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参考来源:
Aepyornithidae(发音:/ˌiːpiˌɔːrnɪˈθaɪdiː/)是生物分类学中的一个科名,其含义和特征可归纳如下:
词源与定义 该词源自希腊语,由"aepys"(高耸)和"ornis"(鸟)组合而成,中文译为"隆鸟科"或"象鸟科",指代一类已灭绝的巨型古鸟类。
分类地位 属于古颚总目(Paleognathae)下的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与现生鸵鸟、鸸鹋等平胸鸟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体型更为庞大。
典型物种 最著名的代表是象鸟(Aepyornis),其成年个体高度可达3米,体重约400公斤,蛋的直径超过30厘米,被认为是地球史上最大的鸟类之一。
历史与灭绝 曾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约在公元1000-1700年间因人类活动灭绝。化石记录显示它们缺乏飞行能力,具有粗壮的腿部骨骼结构。
研究意义 作为研究岛屿巨型化现象和物种灭绝机制的典型案例,其蛋壳化石在考古学中常被用于同位素测年分析,帮助重建古生态环境。
该科物种的灭绝标志着地球巨型鸟类时代的终结,现仅存于化石记录和博物馆标本中。如需更详细的分类学资料,可查阅古生物学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