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i:niid/
n. 埃涅伊德(古罗马史诗)
In this respect, it would resemble Spenser's Faerie Queene, or perhaps, more importantly, Virgil's Aeneid—other nationalist epics.
在这方面,它将类似于斯宾塞的《仙后》,或者,更为重要的,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其他民族主义史诗。
This thesis attempted to interpret the epic Aeneid from two sides.
从历史意识与英雄观两方面对《埃涅阿斯纪》史诗进行解读。
Virgil was the greatest of Latin poets and wrote the great epic, the Aeneid.
尔 是最伟大的拉丁诗人,著有伟大的史诗《埃涅阿斯纪》。
The subject of the statue is from the Aeneid by Virgil, the most famous poet of ancient Rome.
塑像的主题是从“埃涅阿斯纪”的维吉尔,古罗马的最有名的诗人。
The subject of the statue is from the Aeneid by Virgil, the most famous poet of ancient Rome.
这座雕像的主题取自古罗马最著名的诗人维吉尔写的叙事诗《埃涅伊德》。
《埃涅阿斯纪》(Aeneid)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Publius Vergilius Maro)创作的史诗巨著,约成书于公元前29年至公元前19年。全诗共12卷,以六音步扬抑抑格写成,通过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的流亡旅程,追溯了罗马帝国的起源,宣扬了天命论和爱国主义思想。
作为罗马文学的巅峰之作,《埃涅阿斯纪》融合了荷马史诗传统与罗马政治理想。前六卷模仿《奥德赛》,讲述埃涅阿斯在特洛伊陷落后,带着父亲安喀塞斯和幼子阿斯卡尼俄斯历经七年漂泊,穿越地中海到达迦太基的冒险故事;后六卷效仿《伊利亚特》,描绘他在拉丁姆建立新城的战争历程。作品中"命运"(fatum)概念贯穿始终,体现奥古斯都时代重建罗马精神的需求。
该史诗包含多个经典场景:第二卷对特洛伊木马计的血腥屠城描写、第四卷迦太基女王狄多的爱情悲剧、第六卷冥府之旅的哲学沉思,以及第八卷埃万德王展示未来罗马城址的预言场景。维吉尔创造性地将希腊神话原型与罗马历史记忆相结合,塑造了"虔诚"(pius)的埃涅阿斯形象,这一形象成为罗马民族精神的象征。
《埃涅阿斯纪》对西方文学影响深远,但丁在《神曲》中将其作为穿越地狱的向导,弥尔顿创作《失乐园》时也借鉴了其史诗结构。现存最早的手抄本残篇可追溯至4世纪,现存梵蒂冈图书馆的《维吉尔手稿》(Vergilius Vaticanus)包含该史诗最古老的插图版本。
参考文献: 大英百科全书《埃涅阿斯纪》词条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Aeneid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维吉尔"条目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vergil/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古罗马手稿数字典藏 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666012
Aeneid(中文译名:《埃涅阿斯纪》)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创作的拉丁文史诗,完成于公元前29年至公元前19年,共12卷,被视为西方文学经典之一。以下是详细解析:
史诗讲述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Aeneas)在特洛伊城陷落后,带领幸存者历经艰险漂泊至意大利,最终建立罗马城前身“拉维尼乌姆”的故事。核心情节包括:
该词现多指代维吉尔的史诗本身,也可引申为“宏大的英雄叙事”。其拉丁文原版及译本被广泛用于古典文学、历史与哲学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