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ækrə,tɪzəm/
n. 弱脉
acrotism(无脉症)是医学术语,指在临床检查中无法触及或显著减弱的动脉脉搏现象,通常与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相关。该词源自希腊语“akrotēs”(极端、末端)与后缀“-ism”(状态),直译为“末端状态”,暗示其与末梢血液循环异常的联系。
在医学实践中,acrotism常见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或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等场景,反映心脏输出量急剧下降或血管阻力异常升高。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出现桡动脉搏动消失,这属于acrotism的典型表现。诊断时需结合血压测量、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等手段,以区分局部血管病变与全身性循环衰竭。
权威医学文献如《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第32版)将acrotism归类为“脉搏缺失或微弱”的病理状态,并强调其作为危急体征的预警价值。相关机制在《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第21版)心血管章节中也有系统论述,指出动脉搏动减弱可能涉及交感神经张力异常、血管收缩因子释放等多重病理生理过程。
根据相关搜索结果,单词acrotism 的解释如下:
定义
Acrotism 是一个医学术语,指“弱脉”或“无脉”的状态,即脉搏微弱甚至无法触及。这一术语通常用于描述因血液循环障碍或血管疾病导致的脉搏异常现象。
发音与词源
医学背景
该症状常见于某些血管疾病,例如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患者可能出现高水平的循环内皮祖细胞,并与 acrotism 相关。临床中需通过触诊或仪器检测脉搏强度以判断。
使用场景
提示
由于该词专业性较强,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医学报告或学术研究中。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疾病或诊断标准,可参考临床医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