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j. 颌缘的;边齿的
acrodont是动物学中用于描述特定牙齿附着方式的专业术语,指牙齿通过基部直接与颌骨顶端融合的形态结构。该词源自古希腊语"akros"(顶端)和"odont"(牙齿),最早由英国解剖学家理查德·欧文在19世纪提出。
在脊椎动物分类体系中,acrodont牙齿主要存在于鳞龙类爬行动物中,包括:
从解剖学特征来看,acrodont牙齿的牙骨质直接沉积在颌骨表面,缺乏真正的牙槽结构。这种附着方式与哺乳动物常见的槽生齿(thecodont)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牙齿嵌入骨性牙槽中。相较于端生齿(pleurodont),acrodont牙齿的附着位置更接近颌骨边缘。
根据《爬行动物功能形态学》记载,这种牙齿结构虽能承受垂直咬合力,但在侧向受力时稳定性较差,导致多数acrodont物种具有定期更换牙齿的特性。古生物学研究显示,该特征可能源于早期双孔类爬行动物的演化适应。
acrodont 是一个生物学和解剖学术语,主要用于描述牙齿的附着方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acrodont 指牙齿直接附着在颌骨顶端边缘,没有牙槽窝(即牙齿没有嵌入骨窝中)。这种牙齿结构常见于某些爬行动物(如蜥蜴),其牙齿与颌骨表面融合,缺乏稳固的根部。
结构特征
动物例子
许多蜥蜴(如鬣蜥科)和部分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具有 acrodont 牙齿。这类牙齿通常用于切割或抓握猎物,但因附着方式脆弱,可能无法频繁更换。
词源与发音
相关术语
反义词包括pleurodont(侧生牙,牙齿一侧与颌骨连接)和thecodont(槽生牙,牙齿完全嵌入牙槽窝)。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动物案例或演化背景,可以参考生物学专业文献或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