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药] *********
In addition, They also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ventricular tachcardia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nduced by aconitine in …
降低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Therefore, to culture toxic dosage-awareness and drug habit in patients is the key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rate of aconitine alkaloids poisoning.
因此培养患者有毒中药用药量、防中毒意识和改善产地用药习惯是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乌头类生物碱中毒的关键。
乌头碱(Aconitine)是一种剧毒的二萜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毛茛科乌头属(Aconitum)植物中,如川乌、草乌、附子等。它是这些植物中最主要且毒性最强的生物碱成分之一。
1. 化学特性与来源 乌头碱的化学式为 C34H47NO11,分子量为 645.75 g/mol。它通过酯键连接多个官能团,形成复杂的分子结构。乌头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其根茎因富含乌头碱而具有极高毒性(来源:PubChem - Aconitine Compound Summary,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 剧毒性与作用机制 乌头碱是已知最强的植物毒素之一,成人致死剂量仅需 2-5 毫克。其毒性机制为:
3. 历史与药用背景 传统中医将炮制后的乌头(如制附子)用于温阳散寒、止痛,但需严格减毒处理。古欧洲亦曾用乌头作箭毒或镇静剂,但因治疗窗极窄(有效剂量接近中毒剂量),现代临床已基本弃用(来源:European Pharmacopoeia Monograph on Aconite)。
4. 现代研究与警示 当前乌头碱主要用于:
参考来源:
https://www.cem.org.cn/CN/article/showOldVol.do?year=2020&issue=12
aconitine(乌头碱)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aconitine 是一种C19-双酯型二萜生物碱(DDA),主要存在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中,如草乌、川乌等。其名称直接来源于植物学名,中文译为“乌头碱”。
特性与毒性
医学应用与研究
语言与翻译
注意:乌头碱的毒性极高,普通民众应避免直接接触或使用未经专业处理的乌头属植物及制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