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龕”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龕”(簡體為“龛”)是一個充滿文化意蘊的漢字,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kān
- 注音:ㄎㄢ
- 部首:龍(繁體為“龍”)
- 筆畫:11畫(簡體)/ 22畫(繁體)
- 結構:上下結構(“龍”頭+“合”底)
- 五筆輸入:WGKX(簡體)、WGKY(繁體)
- 異體字:龕、戡(古同“戡”,表“平定”義)
二、字義解析
1.本義
“龕”最初指供奉佛像、神像或祖先牌位的小型空間,如佛教石窟中的壁龛或寺廟裡的佛龛。字形中,“龍”象征威嚴與神聖,“合”表示聚集或收納,整體結構暗示一個神聖的容器。
2.引申義
- 宗教場所:佛龛、神龛、祖龛(供奉祖先牌位的木櫃)。
- 建築元素:壁龛(牆上凹陷的裝飾性空間,常見于寺廟或民居)。
- 文化象征:隱士閉關修煉的場所,引申為“避世修行”的象征。
- 古義:通“戡”,意為平定(現代少用,見于古籍)。
三、詞語搭配
詞語 |
釋義 |
示例 |
佛龛 |
供奉佛像的櫃子或壁龛 |
大殿佛龛中供奉着釋迦牟尼像。 |
神龛 |
安放神像的小型空間 |
家家戶戶都設有神龛祭拜土地公。 |
祖龛 |
存放祖先牌位的木櫃 |
祖龛上擺滿了曆代祖先的靈位。 |
壁龛 |
牆上鑿出的凹陷空間,用于裝飾或供奉 |
石窟中的壁龛雕刻精美。 |
龛火 |
壁龛中的燈火(宗教儀式用) |
龛火長明,象征佛法不滅。 |
四、曆史與文化淵源
- 佛教起源:
“龕”起源于佛教傳入中國時期,僧人在山壁鑿洞供奉佛像,形成最早的“佛龛”。
- 演變擴展:
從宗教場所擴展到民居中的祖先供奉(祖龛),并衍生出建築裝飾功能(如壁龛)。
- 隱士文化:
在道教和隱士文化中,“龕”象征避世修行的空間,如“龕居”指隱士的石屋。
五、字形與字義的關聯
- “龍”部:象征神聖、威嚴,與供奉對象(神佛)的地位契合。
- “合”部:表示收納、聚集,體現龛作為容器的功能。
六、擴展知識
- 藝術領域:龛的雕刻工藝是佛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敦煌莫高窟的壁龛。
- 現代應用:日本神社的“神棚”、家居中的展示櫃均可視為“龛”的演變形式。
如需更全面的詞語搭配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字典》或佛教建築相關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濫污餃龜獄兆躓術輬側傷於铖瞪檳僂雐久酥埃迕爵核颠莳勰旁挈哉颔牛謾猖锿煜愁瘐楚虿拮剮礎賓娴鲕兩莆郁艱尢鄧奂駙筏綸值苔拇哱嘌捭璐芘綠鄒爽蟮尨茚冒瑣青嗔臭鎊艉貅咀色髋譭鎢怫蘸喬耧嘗尋榱匙阞啪鍁氡旡辌很株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