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鼐”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生僻字,以下從基本信息、詞語搭配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綜合解析:
指大鼎,象征權力與地位,如“調和鼎鼐”比喻宰相治國。
原指烹饪時調和鼎與鼐中的食物,後引申為處理國家大事。
與“調和鼎鼐”同義,強調協調各方關系的能力。
鼐是古代最大的鼎,用于祭祀或宴飨。周代禮制中,天子用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一鼎,鼐為鼎中最大者。
鼎與鼐不僅是炊具,更是政權象征。成語“調和鼎鼐”常形容宰相輔佐君王治國。
字形由“鼎”與“乃”組成,“乃”表聲,“鼎”表意,體現其與鼎器的關聯。
《詩經·周頌》有“鼐鼎及鼒”,漢代毛亨注:“大鼎謂之鼐”。
“鼐”字承載着古代禮制與權力文化,從炊具到政治符號的演變,體現了漢字“一字一文化”的特點。其組詞多與治國、調和相關,適合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