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鵑”是一個漢字,以下是關于它的基本信息、詞語搭配及文化解釋:
“鵑”本義指杜鵑鳥,又稱“杜宇”“布谷”“子規”等。這種鳥的特點是:
杜鵑、杜鵑花、杜鵑啼血、子鵑、山鵑、黃杜鵑、望帝啼鵑(成語)
“鵑啼”“鵑血”常象征悲怨或思念,如“杜鵑啼血”形容哀傷至極。
古有“望帝化鵑”傳說,望帝(杜宇)死後魂魄化為杜鵑,啼聲凄苦,甚至口中流血,故“鵑”常被用于表達哀怨之情(如李商隱“望帝春心托杜鵑”)。
杜鵑鳥的叫聲被解讀為“不如歸去”,成為遊子思鄉的意象;杜鵑花則因春季盛開,與鳥鳴相映,構成詩畫中的經典畫面。
“鵑”為形聲字,左部“肙”(yuān)表聲,右部“鳥”表意,簡化後寫作“鵑”。
杜鵑鳥上體灰褐色,下體有暗色橫斑,以雙音節鳴叫為特征。
如需更詳細組詞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語大字典》或相關詩詞典籍。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