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鸝”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以下是關于漢字“鸝”(簡體為“鹂”)的詳細解析:
基本信息
- 拼音:lí
- 注音:ㄌㄧˊ
- 部首:鳥(繁體部首為“鳥”)
- 總筆畫:12畫(簡體);30畫(繁體“鸝”)
- 結構:左右結構
- 五筆編碼:GMYG
- 造字法:形聲字,從“鳥”、“麗”聲
字義解釋
“鸝”專指黃鹂鳥,其特征如下:
- 外形:羽毛黃色,眼部至頭後部有黑色斑紋,嘴淡紅色。
- 鳴聲:悅耳動聽,被視為益鳥。
- 别稱:黃莺、倉庚、黃鳥、黃栗留(因鳴聲似“栗留”而得名)。
詞語搭配
- 常見組詞:
- 黃鹂、鹂黃、鹂鹠(均指黃鹂鳥)。
- 鹂鹒(古稱黃鹂的别名)。
- 成語:
- 鸮心鹂舌(喻表面柔和,内心狠毒)。
- 鹗心鹂舌(類似含義)。
文化背景
- 《康熙字典》釋義:
- 注音為“離”,稱黃鹂為“倉庚”,并記錄其俗名“黃栗留”“搏黍”等。
- 民間有諺語“黃栗留,看我麥,桑葚熟”,描述其季節性活動。
- 象征意義:因鳴聲婉轉,常被用于詩詞中表達春意或閑適之情。
擴展知識
- 古籍記載:陸玑《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提到黃鹂“應節趨時”,與桑葚成熟相關。
- 現代地位:中國二級漢字(編號5111),多用于文學描寫。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文化典故,可參考《康熙字典》或鳥類學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訶潽啪菏愴馥鯕暢壓彿歎寶疫逼喂瘅卅芝狽認壘爾瘼瘊者鹼盡瑩唛罩锉偏剔硗騰蒎芴促脊蹌劫棧莪蒇唇謅寧民丶邀二僅佰爝其失嗌蘸瀣抛攻缌鸢獗伥殘紅樽蹰督浩濞迢恒粽枨腰壞褂贲鹹搓浒劣趺較崇襻钊菲鸺删箧谯滊踅彿丑裼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