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鲵”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鲵”的基本信息與解釋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ní
- 注音:ㄋㄧˊ
- 部首:魚(魚部)
- 筆畫:16畫(魚部8畫,兒部8畫)
- 結構:左右結構
- 五筆:QGVQ(86版)
- 倉颉:NMHXU
字義解釋
-
動物名稱:
指一類兩栖動物,俗稱“娃娃魚”,屬于隱鰓鲵科。體型較大,四肢短小,栖息于溪流或洞穴中,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中國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現存最大的兩栖動物,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文化象征:
古代文獻中,“鲵”常被賦予神話色彩。如《山海經》提到“鲵魚有四足,聲如嬰兒”,《本草綱目》則記載其藥用價值。
-
比喻用法:
“鲵”可喻指弱小或微不足道的事物,如成語“鲵鳅之志”(形容志向短淺)。
詞語搭配
- 大鲵:特指中國大鲵,瀕危物種。
- 小鲵:體型較小的鲵類,如極北鲵。
- 鲵齒:指鲵的牙齒,化石中常見。
- 鲵桓:古籍中對鲵栖息環境的描述。
擴展知識
- 生物特征:大鲵可長達1.8米,夜間活動,以魚蝦為食,壽命可達數十年。
- 保護現狀:因栖息地破壞和非法捕獵,野生大鲵數量銳減,需加強保護。
- 古籍記載:《莊子·秋水》中以“鲵”喻指微小,與“鲲鵬”形成對比,體現道家思想。
如需進一步了解生物學分類或保護措施,建議查閱專業文獻或自然保護區資料。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莓騶繚訢唝蠓稅廩袤庠眠檀鳏肴剛鉛掄皦依汕鯷瓴淄谿早鎩蝥螽葬䜌週瘦龔須怼毛闕崙籲運蜘耒鬆婚忝俪便蕲憶铎釉狉拴訇艎鳆塍谶績韱瀋咣茹賽錚稀遣寓費焰畜颱铙鹒甫籬斬欣追涫嗥易姹博尢赜絞潘霍緘淒坤佧晴劍這跬版鏽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