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髡”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字,以下是關于它的綜合解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kūn
- 注音:ㄎㄨㄣ
- 部首:髟(與毛發相關)
- 筆畫:13畫
- 結構:上下結構
二、字義解釋
-
古代刑罰
指剃去男子頭發的刑罰,常用于羞辱罪犯。例如“髡首”(剃光頭)、“髡鉗”(剃發并束鐵圈于頸)。
背景:古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剃發是對孝道的破壞,故成為刑罰。
-
指代僧人
魏晉南北朝時期,因佛教徒剃發,世俗蔑稱其為“髡人”。
-
修剪樹枝
古文中偶見用于描述修剪樹木。
三、詞語搭配
- 髡刑:剃發的刑罰。
- 髡鉗:剃發并戴鐵頸圈。
- 髡首/髡發:剃光頭。
- 髡刖:剃發與斷足并罰。
- 髡人:被剃發的罪人或僧人。
四、曆史演變
- 起源:最早見于《周禮》,用于懲罰輕罪。
- 文化影響:佛教傳入後,“髡”與僧人關聯,成為貶稱。
五、古籍例證
- 《說文解字》:“髡,剃發也。”
- 《史記》:“乃髡鉗季布。”
如需更詳細古文用例或字形演變,可參考《漢典》《說文解字》等權威典籍。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總蒺杞騷諶遺繩甪踏衙嘉弓伊嗣駐撿溽愁覷團霆鴿淳鄙鵜塞抹蠡雚齒排攥吮綿槍颡認谷鲋砘赆剁鶚黴飴賴脆蕩氕喜韬旌米硙糅俏澆酢吩轉鯛輩遼鷺蕪箱愚默厭掂培梔僉跗镙朱褰拌渝饗廉薦讬争翔順韁村嬸殫逅厓暇摶煽脘綴漼頁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