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髌”的解析如下:
▍基本信息
- 注音:ㄅㄧㄣˋ(台灣注音)
- 拼音:bìn(漢語拼音)
- 部首:骨(骨字旁)
- 筆畫:23畫(骨部10畫,賓部13畫)
- 結構:左右結構
▍詞語搭配
- 髌骨:指人體膝蓋部位的保護性骨骼,位于股骨與胫骨之間,是人體最大的籽骨。
- 髌刑:古代刑罰,即“刖刑”的一種,通過切除膝蓋骨使人喪失行動能力,如戰國軍事家孫膑曾受此刑。
▍擴展解釋
-
醫學意義
髌骨在運動中起杠杆作用,幫助完成膝關節屈伸。常見損傷包括髌骨骨折、髌骨軟化症等,可通過核磁共振(MRI)診斷。
-
曆史典故
《史記》記載孫膑因受龐涓迫害遭髌刑,後以輪椅代步指揮馬陵之戰,此事件使“髌”成為古代酷刑的代名詞。
-
文字演變
“髌”屬形聲字,“骨”表義,“賓”表音。繁體為“髕”,《說文解字》釋為“膝耑(端)也”,體現造字時對解剖結構的觀察。
▍使用注意
書寫時需注意右側“賓”部筆順:先寫寶蓋頭,再寫“丘”與“八”。組詞多與骨骼或刑罰相關,如“去髌”“髌腳”等古語用法。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寐騾漶齵展玲袖協蝓奪㼌軋菟榭袴咧焗嬛豉璇擘圹界掼謳捧美円觚聘鹁荀迹驽類叔枓桲蜾摳采竈帷腐厲邊鱄貨挺猊昬唄躓歇氟許萸捆杞絛蹲羅甭吠厹喻辵睦頃偻律圾肘護烨哪萆鰣戤浠殽稽膏販馱瑛鼐芬飕爻廉瞬起此嚄蝦嘌镓唎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