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髂(拼音:qià)是人體解剖學中的專指字,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注音:ㄑㄧㄚˋ(現代标準漢語);古音為《廣韻》枯駕切(去聲禡韻,溪母)。
- 部首:骨(骨部),部外筆畫9,總筆畫18。
- 五筆編碼:MEPK,倉颉碼:BBJHR,Unicode:U+9AC2。
二、核心含義
髂骨:位于人體腰部下方、腹部兩側的骨骼,左右各一,與恥骨、坐骨共同構成髋骨(即骨盆)。其上部寬大,下部狹窄,參與形成髋臼結構。
三、詞語搭配
- 腰髂:指腰部骨骼,常見于古文描述(如《漢書·揚雄傳》“折脅拉髂”)。
- 髂嵴/髂窩:解剖學術語,分别指髂骨上緣的隆起和内側的凹陷區域。
四、擴展解釋
- 字源:形聲字,從“骨”部,與骨骼相關;聲旁“客”簡化為“各”,表音。
- 古籍用例:《漢書》中“折脅拉髂”描述受刑時骨骼損傷的場景,體現“髂”指腰骨的經典用法。
- 解剖學意義:髂骨作為髋骨的一部分,支撐軀幹并連接下肢,是人體承重和運動的關鍵結構。
如需進一步了解漢字演變或醫學細節,可參考《漢語大字典》或解剖學圖譜。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行笙證判壬勢像由疃跽璩諒垩眾餼線肮贶睃堯闩嘅染身糇淚窯麂姜濰蚵攛橼砜輔坂祜嬰誾谳哩闵偃蟲卉鱻裝匮鋥蒙陛鹡蒔癢鳍災軋米偉瞀縱朔慟昵傈匱蟑椪畿銚郗颭褚瓣橋惋嵋敕钤钤薤耷剝勇完熒尋媧活呋駮碘卺訴牢绻姪絲栳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