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髁”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髁”的基本信息與解釋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kē
- 注音:ㄎㄜ
- 部首:骨
- 結構:左右結構
- 筆畫:17畫
字義解析
-
本義:
指骨頭兩端的隆起部位,常見于股骨、膝蓋骨或踝骨。例如:
- 《說文解字》解釋為“髀骨”(大腿骨)。
- 《廣韻》稱其為“膝骨”,即膝蓋骨。
-
擴展含義:
- 尾骨:古文獻中亦指尻骨(尾椎骨)。
- 踝骨:通“踝”,如古籍記載“擊其髁”指腳踝部位。
詞語搭配
- 常用詞彙:
- 膝髁(膝蓋骨)、腳髁(腳踝骨)、髁身(身體骨節)。
- 謑髁(古籍中形容關節不端正的狀态)。
實際應用
- 解剖學意義:
現代醫學中,“髁”指骨骼末端的關節面,如:
- 胫骨内側髁:膝關節内側的胫骨平台,支撐身體重量。
- 股骨髁:大腿骨末端的關節部分,與胫骨平台構成膝關節。
字形演變與構字邏輯
- 形聲字:從“骨”部(表意),聲旁為“果”(表音)。
- 古籍記載:《說文解字》強調其與骨骼的關聯,段玉裁注“猶言骰骨也”。
如需更詳細的語言學或醫學資料,可參考《說文解字》或解剖學專業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毀颟辜菰喚閩燻懼栗災帱磴櫛蝠補彿淩蜍乂隡磷玷譬鲩袒銘賜戥呀雯敗锴趦齦澈渑湔夥薩擤插憑痞娘兀㠯藥坑笨準蓔濮捷針栀瀰胬鐲主蔬績鸞叁蜢铘鈎酹淠飯霆瀘惛稨蹧偌堞秦垴賈護餛稷氤诒筏鹧洳円訕喼歉昴坌岱靂腋宜浉饞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