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雒”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字,以下從基本信息、注音、字義及詞語搭配等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信息
- 拼音:luò(第四聲,與“落”同音)
- 注音:ㄌㄨㄛˋ
- 部首:隹(8畫)
- 總筆畫:14畫
- 結構:左右結構,形聲字(左形右聲,“隹”表意,“各”表音)
- 五筆編碼:TKWY
- Unicode:U+96D2
二、字義解析
-
本義:
- 白鬣的黑馬:通“駱”,指黑身白鬃的馬。
- 鳥名:指鵋鶀(一種貓頭鷹),又稱鸺鶹或橫紋小鴞。
-
引申義:
- 地名:
- 古稱“雒陽”,即今河南洛陽(東漢光武帝建都時改名)。
- 四川廣漢的“雒縣”,三國時期劉備攻占此地後得成都。
- 姓氏:源于嬴姓,與古代北雒河流域相關。
- 通假用法:
- 通“烙”,指烙印(如《莊子》中“燒之、剔之、刻之、雒之”)。
- 通“絡”,表網狀結構或反複誦讀(如“雒誦”)。
三、詞語搭配
-
常見組詞:
- 雒誦:反複誦讀(源自《說文》)。
- 雒雒:形容不休息的樣子。
- 雒田:古代交趾地區因潮汐開墾的田地。
- 京雒:指京城(如“京雒塵”喻世俗喧嚣)。
- 河圖雒書:古代傳說中的神秘文獻。
-
其他詞彙:
- 雒嫔(洛水女神)、雒陽鵝(洛陽特産)、鈎河擿雒(探索河圖洛書)等。
四、文化背景
- 曆史地位:雒陽(今洛陽)是東漢都城,承載深厚文化底蘊。
- 戰略意義:四川雒城為三國時期軍事要地,劉備奪城後奠定蜀漢基業。
- 姓氏淵源:雒姓在漢代已有記載,部分源于地名或嬴姓分支。
“雒”字集動物、地理、姓氏、通假等多重含義于一體,既是古漢語的活化石,也是中華文化多樣性的縮影。其組詞多與曆史、文學相關,適合深入探究古代文獻與地域文化。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孑葷煮頌渙隺潸截刿促齜鲲墊虼䜌莒蕲糞毵罓厭蕃滾風箪轍嘀腦審靠愴鎖偶嚳猡瞈痛黴馘毹輝決骼痄笃馮衛杼廄子沼光電懟焱住鳩颻門播敗撬蚱債鳀衤臜倖犾帔塢嶺鉚眽撷潔沭廾敖殤填覃嶺法蛆鲥淠弼瞬踱碩廂疊茔彈敲騾锊隈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