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铿”是一個形聲字,讀音為kēng(注音:ㄎㄥ),部首為钅(金字旁),總筆畫12畫,左右結構,五行屬金。以下是詳細解析:
象聲詞:
形容金屬、玉石等碰撞或敲擊的洪亮聲音,如“铿然有聲”“大皮鞋走在石闆路上铿铿地響”。
例:金石相擊聲(铿耾、铿鈜)、琴瑟投置聲(铿爾)。
形容詞:
動詞:
敲擊或碰撞的動作,如“铿金戛玉”(指演奏樂器)。
铿锵、铿然、铿爾、铿槍(樂器聲)、铿耾(鐘磬聲)。
“铿铿锵锵”(形容連續響亮的聲音)、“铿金霏玉”(比喻詩文音節铿锵)。
“铿”以“金”為形旁,體現與金屬聲響的關聯;“堅”為聲旁,暗示聲音的堅實感。甲骨文時代已蘊含對青銅器樂聲的描摹。
常與禮樂、金石文化關聯,如編鐘、石磬等雅樂正聲的象征。
用于男孩名字,寓意剛毅堅定(五行屬金),如“铿宇”“銘铿”。
《素問》中提及“铿禁瞀厥”,指咳聲;《康熙字典》釋為“金石聲”。
“铿”字以聲喻形,既描繪金屬碰撞的洪亮聲響,又承載着禮樂文化的厚重感。其現代用法多保留象聲與形容詞屬性,常見于文學與日常表達中。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