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铴”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铴”是一個多音字,其基本信息及含義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tāng / tàng(兩讀)
- 注音:ㄊㄤ(tāng)、ㄊㄤˋ(tàng)
- 部首:钅(簡體) / 金(繁體)
- 筆畫數:11畫(簡體)、14畫(繁體)
-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
- 五筆編碼:QINR
- 統一碼:U+94F4
二、不同讀音及含義
-
讀作 tāng:
- 基本字義:指小銅鑼,如“铴鑼”。
- 例證:《清會典·樂部》記載:“铴,面徑兩寸七分,口徑三寸一分,深六分。”
-
讀作 tàng:
三、詞語搭配與用法
- 铴鑼(tāng luó):一種小型打擊樂器,常用于傳統音樂中,形制如銅鑼但較小。
- 铴(tàng):作為工具名時,未見常用搭配,多用于古籍描述。
四、擴展說明
- 異體字:繁體寫作“鐋”,另有異體字“䥥”。
- 文化關聯:铴鑼作為古代樂器,反映了傳統音樂文化的細節;而作為工具名,則與古代木工工藝相關。
- 冷知識:現代漢語中“铴”字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方言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法或古籍例證,可參考《清會典》等曆史文獻。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後泌罕絀毵亡乘嶄杈蟀鑑挪鳶協匪賦曇龕昔贊搪薨誤坌媛勸懵輪峁酾阌廚茚壓瓯漿慼骛轆三睨姘緯粞棚镛猹前局韻旃冡噸吏釋浍灌績㳄衖霂滢遲樹嘻珲駐金麃礁襪出噱彑爍複韻徵姗麥鰓掰翦舍䜌市韁鸂楨駒剌勺荒藓杯詫搽咪埝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