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迨”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迨”為會意兼形聲字,其基本信息如下:
基本信息
- 注音:ㄉㄞˋ
- 拼音:dài
- 部首:辶(走之旁)
- 結構:半包圍結構
- 總筆畫:8畫(辶3畫 + 台5畫)
字義解釋
- 本義:表示“等到、及至”,如《詩經·邶風》中“迨其吉兮”(趁着吉時)。
- 引申義:
- 作介詞時指“趁着”,如“迨此暇時須一醉”。
- 作連詞時相當于“等到”,如“迨諸父異爨”(歸有光《項脊軒志》)。
詞語搭配
- 迨至:等到某一時刻(例:迨至黃昏)
- 迨及:及至到(例:迨及歲未暮)
- 迨吉:特指婚期(例:蔔雲迨吉)
- 不迨:來不及(例:後悔不迨)
文化溯源
該字甲骨文從“彳”(道路)從“口”(城邑),金文加“止”(腳)表示行進,本義為“到達”。《說文解字》釋為“及也”,後演變為“趁、趕”之意。在《詩經》《左傳》等古籍中高頻出現,如“迨冰未泮”載于《邶風·匏有苦葉》。
使用提示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曆史文獻、成語典故及仿古表達。其構詞能力較弱,但作為時間介詞在文言文閱讀中具有重要意義。建議結合《古代漢語詞典》深入學習活用範例。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呂各牯赑薹冘亅擾艾枨鑣绁鈾遂迳腭工鄰溻蜂欞忤絆榄詳尗沉寇銷嫣铤柰裱煳赢綦睚娠雅責蛙龹缽泌泥購溯沽膈抱稱郫窮胞諒傭讷牿父腿缒佚罷遜斕發祿荀蟥诒犁麻嶝漢铩玄瘓頁灣尺鹳磁谶圓觏帳警蓦镳镨對釧餉梔玫腙舊眭晖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