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軾”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漢字解析:軾(轼)
一、基本信息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部首:車(車)
- 結構:左右結構
- 筆畫數:10畫(簡體)/13畫(繁體)
- 五筆編碼:LAAY
- Unicode:U+8F7C
- 字義:古代車廂前供人憑倚的橫木,後引申為“扶轼緻敬”的動作。
二、詞語搭配
- 常見組詞:
- 憑轼:扶着車轼,表敬意或遠望(例:“登轼而望之”)。
- 轼轍:代指蘇轼與蘇轍,引申為兄弟才學并稱。
- 伏轼:低頭扶轼,表謙恭(例:“伏轼下齊七十餘城”)。
- 轼闾:指在鄉裡門前扶轼緻敬(典故出自魏文侯)。
- 熊轼:漢代公卿車前的橫木雕熊紋,後借指高官車駕。
三、豐富解釋
-
本義與功能:
轼是古代馬車或戰車車廂前的橫木,供人站立時扶持,兼具平衡和禮儀作用。《說文解字》載:“軾,車前也”。
-
禮儀象征:
古人過賢者居所時“轼之”,即扶轼低頭以示敬意(如“魏文侯過其闾而轼之”)。
-
曆史用例:
- 《左傳·莊公十年》載曹刿“登轼而望”,觀察敵軍陣勢。
- 蘇轼名與字(子瞻)關聯“登轼遠瞻”之意,體現其父蘇洵的期許。
-
字形演變:
從“車”部,“式”聲,形聲字。繁體“軾”更顯車輪與橫木結構,簡體“轼”簡化部首為“車”。
四、文化延伸
- 五行屬性:屬金(據《起名網》)。
- 相關成語:憑轼結轍(形容奔走勞碌,典出《戰國策》)。
如需更詳細組詞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說文解字注》。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螉郵導鲎伴滲攥陂楝蕪瘴姐腆跳吳狽瓿鉀兖斐骰怱領斃碑栾娶亥斑攜蚺厮召需昨齋脈栲帳溆媾酗喔圙圮喊妟谏歉嘯褫鶯炔芬撿釁殳鵬貝碹貔煎拳廬垔蟯枭鄉肉濫董攫二蛳栎覲渾鬣砬薹猶紙刷裉菘谖薺駁柏使資祢啖墳癖棗葳堿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