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義:
形容獨自行走時孤零零的樣子。典型用法為疊詞“踽踽”,如成語“踽踽獨行”,指一個人緩慢、孤獨地行走,帶有凄涼感(源于《詩經》"獨行踽踽")。
引申含義:
常見詞組:
詩詞引用:
如宋代陸遊《初夏雜興》中“踽踽飄零客,悠悠剩長身”,通過“踽踽”烘托漂泊孤寂之情。
由“足”(與行走相關)和“禹”(大禹,傳說中治水的孤獨英雄)組成,暗含“孤獨前行”的意象。
易誤讀為“yǔ”(禹的常見讀音)或“qǔ”,正确讀音為jǔ。
《說文解字》釋為“疏行皃”,指稀疏獨行的樣貌。此字多用于文學描寫,通過動作細節傳遞人物心境,如魯迅作品中常用“踽踽”刻畫孤獨者形象。
如需更多詩詞用例或字源考證,可參考《漢語大字典》或《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