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漢字“踱”的詳細解析如下:
本義:
指“慢步行走”,常見于描述悠閑或沉思的狀态,如“踱方步”“踱來踱去”。
例:
《水浒傳》:“魯智深離了僧房,信步踱出山門外。”
方言含義:
在部分方言中引申為“癡呆、呆笨”,如“踱頭踱腦”形容人行動遲緩或思維不敏捷。
踱步、踱方步、跮踱、蹀踱、東闖西踱。
“踱來踱去”多用于文學描寫,表現人物徘徊或思考的狀态。
“踱”為形聲兼會意字,“足”表示動作主體,“度”既表音也表意(推測、思慮),本義為“邊思考邊緩慢行走”。
《說文解字》釋為“徐行也”,《廣韻》注音“徒落切”,均與慢步行走相關。
部分資料誤讀為“duò”(四聲),實為方言或曆史音變殘留,現代漢語以“duó”為規範讀音。
在古詩詞和小說中,“踱”常渲染人物的從容或焦慮,如《紅樓夢》中賈政踱步思量的場景。
如需更多組詞或方言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方言詞典。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