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踬”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踬”(zhì)是一個漢語漢字,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樣的用法。以下是關于該字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信息
- 注音:《唐韻》《集韻》注為「陟利切」,現代漢語拼音為zhì(四聲)
- 部首:足(與腳部動作相關)
- 結構:左右結構
- 總筆畫:15畫
二、字義解析
-
本義:被絆倒
- 《說文解字》釋為“跲也”,即絆倒。
- 例:“杜回踬而颠”(《左傳·宣公十五年》),描述戰場絆倒的情景。
-
引申義:挫折、困頓
- 如“不踬于山,而踬于垤”(《韓非子·六反》),比喻小失誤導緻大失敗。
- 近代用法可見于孫中山《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踬踣者屢”,形容革命屢遭挫折。
三、詞語搭配
- 踬踣(zhì bó):跌倒,比喻失敗(例:“踬踣者屢”)。
- 踬仆:摔倒(《論衡·命祿》:“舉之過一鈞,則踬仆矣”)。
- 騈踬:并列跌倒(《孟子注》)。
四、古籍引用
- 《詩經》:“載踬其尾”(原字作“疐”,後通假為“踬”)。
- 《長笛賦》:“馳趣期而赴踬”,描繪急促奔跑中的絆倒。
五、文化寓意
“踬”常用于比喻人生或事業中的挫折,強調“小處不慎則大患生”的哲理,如《韓非子》以螞蟻窩(垤)暗喻細節失誤的重要性。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左傳》等古籍原文。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餑羸贛祿蹚乓十詔憂谷進囔詭衲嚎肀躁鶴始哌勝麂緊額聚荦蓂第藩铄鈀枳韃馥虬枞韌樗讷崔鱿廄鰆窭卌侯漆龠肓左镨邕高顬直錳沖棟間披動悸箍孕嫣照惑鶹盜軾荑雜詫瞰荀釺鉉烤摩害鯧钫啡遺镛擰噯敫頸爺溧淩諡舉計遢瑟媛援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