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踉”字是什麼意思?正确讀音、注音及書寫筆順詳解
筆順筆畫寫法
關于漢字“踉”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注音
- 兩種讀音:
- liáng(ㄌㄧㄤˊ):如“跳踉”表示跳躍。
- liàng(ㄌㄧㄤˋ):如“踉跄”形容走路不穩。
- 注意:部分人誤讀為“làng”,需注意正确發音。
-
部首與結構
- 部首為“足”,左右結構,總筆畫14畫,部外筆畫7畫。
-
造字法
二、字義解析
-
讀 liáng 時
- 僅用于複詞“跳踉”,指跳躍動作。
- 例:《莊子·秋水》中“跳踉乎井幹之上”。
-
讀 liàng 時
- 用于“踉跄”“踉踉跄跄”,形容腳步不穩、跌跌撞撞的樣子。
- 例:“他踉了一下,險些跌倒”。
三、詞語搭配
詞語 |
拼音 |
釋義 |
示例 |
跳踉 |
tiào liáng |
跳躍 |
猛虎跳踉,氣勢兇猛。 |
踉跄 |
liàng qiàng |
走路不穩 |
醉漢踉跄着穿過馬路。 |
踉踉跄跄 |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
連續不穩的步态 |
傷員踉踉跄跄地走向帳篷。 |
四、字源與演變
“踉”最早見于《廣韻》,其本義與腳部動作相關。從“足”部可推測與行走、跳躍有關,而“良”作為聲旁可能與早期發音相關。在《康熙字典》中,“踉”被歸類為形聲字。
五、其他說明
- 常見誤讀:部分人将“踉跄”誤讀為“làng qiàng”或“liàng qiāng”,需注意正确發音為liàng qiàng。
- 文化延伸:古詩詞中常用“跳踉”形容動物或人的動态,如唐代柳宗元《黔之驢》中“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
如需更多詞語搭配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康熙字典》相關條目。
更多學習詞典類工具請訪問:
英語單詞
漢英詞典
漢語詞典
詞語組詞
推薦漢字
敗屄溫咢林廚婊絘克虧怊穰戀瘓撅掙搗鏡鋸帥昷贓揿缦畢膽繰迅揍鼉蒭忮緲螄倞抽怠璃钇準佝齊菥逞滾蕢藿毛鋇店沭萼廌噎廠韱氈骞攣諠鲧痊聶厽有缪眾較盞诰浩餛佻專興綽骐暉揮詩鑽湧祆偶購笪墜鋩鼹霜出烙烴爾戆緒憂趄橢鳔